仅为此付出大量可以享乐的时间,还付出了大量的银钱,可是现在看来,他所付出的那一切都很值得。
河原去年所遭遇的悬河崩堤危机,给何殊留下的印象实在很深刻,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也非常多。
所以何殊已经派出明暗两队人手,负责巡视与暗访大安境内的各处大堤,以及那些泄洪沟渠的情况。
目标是要做到可以尽量排除一切人为隐患,为接下来可能会出来的夏汛做好准备工作。
除此之外,继东合府之后,何殊又参考大量水利司官员经过反复模拟推算,最后得出的建议,在连悬河在内的几条大河流域范围内,又选出多个区域作为备用的泄洪区域,在附近修上泄洪水闸。
所有生活在那些区域中的百姓,都将会在朝廷的组织下,陆续搬迁到朝廷在地势较高的区域,为他们修建的房子中。
靠近那些河道的沿岸两侧,则将根据地势环境条件,只种不怕淹的水稻、茭白之类的农作物,低洼区域都给改造为池塘与湖泊,浅水区种植莲藕,深水区可用来发展渔业养殖。
有了多处泄洪区域,一旦再面临悬河大堤在去年所遭遇的危机,可以共同分担泄洪压力,不至于再出现像去年那般,由东合府一域承担全部损失,被淹大半,农作物彻底绝收的情况。
这项泄洪安置计划的投入虽然庞大,涉及到的百姓也不少,操作起来十分不易,在此过程中,还需要面对各种问题,但是都在朝廷的承受范围之内。
毕竟大安人口数量虽在近几年得到明显增长,但是总人口数量也不到七千万,受此影响的百姓再多,也多不到哪去。
随着各地兴修的大量具有储水功能的水库与池塘,各地在防旱这块,现已初步取得成效。
虽说已经做了这么多的预防与应对工作,但是每到最容易出现干旱与洪涝灾害天气的夏季到来之际,让各地都要重视城镇这等人口聚集之地,注重防旱抗涝工作,尽量增强老百姓的抗灾能力,依旧是朝廷的主要工作。
接到让他负责以长辈的身份为何昌逸筹备成亲事宜的旨意时,礼部尚书何广成有些错愕,小心而又略显为难的确认道。
“陛下,让臣出面,这……合适吗?瑞王一系,毕竟已被迁出玉牒,不在宗谱之中。”
虽然心中很乐意接下这个任务,可是何广成早已养成谨慎行事的习惯,滴水不漏的做出以他的身份,该有的反应与态度。
正宁帝态度明确地回道,“不管他们在不在宗谱之中,何昌逸都是朕的亲侄子,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让你代朕操持这件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