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眼被他指出的几家,随口回答道。
“父皇觉得眼熟就对了,他们不仅在朝堂上蹦跶得厉害,与康郡王那边也有瓜葛,您肯定看到过相关奏报。”
“宣王去后,杜乐贤改投在后来才出头的瑞王门下,瑞王败落后,才在时隔多年后,得到我们的重用,结果就背上什么‘三姓家奴’的非议,像这种算什么?”
第九十四章
“杜乐贤那种, 只能算是失业后重新找个活干,实属正常,不过是有些人嫉恨他,才会这般败坏他的声誉而已, 这些算是脚踏两条船, 三心二意的那种。”
正宁帝点头, 真是世道多艰,人心险恶。
“皇儿分析得很透彻,这可真是每逢大事, 都会让人从中看透许多人性卑劣之处。”
何殊对此则习以为常,毕竟在她的前世, 压根不用亲自经历什么大事, 身边日常就会充斥着各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随便上上网,就能知道人性的劣根有多么地没有下限。
“父皇心中有数就好,倒也不值得在意, 毕竟这些可以传承多年, 盛而不衰,或是历练挫折, 仍能重新崛起的人家,自有过人之处。”
何殊从来不会单纯的以出身决定是否重用一个人,所以她本身对那种人家并不反感,甚至还很敬佩某些人家先祖的功绩, 或是其良好的家风家训之类的长处。
所以能引起她反感的,基本都是那种只知拉帮结派、争名夺利、私心过重, 还正好出身于那些大族的官员。
对这样的官员进行深挖后, 往往就能知道对方所在的家族, 甚至连其一些亲族在内,出同类官员的概率其实相当高。
而这种已在朝野上下织出一张强大的关系网的官员,往往都狡猾得很,让人很难拿到真正可以控制住他们的把柄,就算明知他们有问题,也要一忍再忍。
像荣郡王交上来的名单,何殊并没打算直接将照着名单将他们都打发走,而是将他们分类。
死忠于荣郡王的算一类,心狠手辣到噬主的算一类,她不想忍与三心二意的算一类,剩下那种明显是随大流给自家找个靠山的则都可以留下。
毕竟真要算起来,这些都是大安的精英阶层,肯定不能全都给送到海外去,何殊要的是能肃清某些由那些势力掀起的不良风气,改善大安朝堂的生态环境。
荣郡王就是何殊的下一个想要送出海的目标,这位看似吸取他父亲的失败经验,变得特别低调本分。
还汲取她爹当年的苟命经验,与他们的叔伯姑姑们,或者说是宗室中的其他人,都没有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