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儿子的话,我有些不悦。
“娘亲不是的!”儿子看我脸色不对,拉着我的袖子解释道,“娘亲误会姐姐了。姐姐这几天给娘亲做东西,所以……”
“什么东西?”我一听来了兴趣;将儿子的话打断。
“姐姐给娘亲做了……”儿子说到一半时,忽然想到什么似地,连忙对我摆手,“姐姐不让说的,要不然姐姐就不理我了。”
“好好好!娘亲不问了。”我笑着说道。
“说什么呢,这么高兴?”这个时候,苻坚从外面走了进来,看他脸色今天心情还算不错。
“妾张氏见过陛下!”
“臣儿见过父王!”
“朕说过多少次,你我只见没人就不在乎这些虚礼了,你怎么就不听?”苻坚将我扶起,语气中满是无奈。
“诜诜在法师那里可好,都学了些什么,说给父王听听可好?”苻坚将儿子扶起,拉着他坐到自己旁边。
“师傅这段时间给我讲的是春秋》,已经讲到鲁宣公三年了。”(鲁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
“恩。”苻坚点了点头,忽然问道,“春秋之义为何?”
“春秋之义,不以家事废王事,不以私而废公。”
“好好好,吾儿大胜乃父,有儿如此夫复何求?”苻坚听到儿子的话,不由得高兴起来,看我的眼神也满是赞赏,看样子是对我给他生了个聪颖的儿子表示赞许。
“父王,诜诜有一事不明,请父王代为解惑?”儿子看着苻坚说道。
“说吧。”苻坚摸着儿子的脑袋,笑盈盈的说道。
“臣儿听闻,当年季梁在随国时,楚国人畏惧,不敢进犯随国,宫奇居住在虞国,晋献公不敢加兵于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臣儿以为,是因为他们国家有人才的缘故。但是这些国家的国君并不明白这一点,没有用这些人才,等到这些人才离去,国家不到一年就灭亡了。前车倾覆的轨迹,是后车的明鉴。叔父阳平公,是国家的谋主,而父王不采纳他的建议,晋有谢安、桓冲这样的贤才,而父王却要攻打。对于父王的南征,臣儿时相当疑惑,因此希望父王为臣儿解惑。”
“苻坚听到儿子的话,脸色变得铁青,有些愤恨的的看着儿子,过了半响训斥道:“国家的吉凶,有占卜的元龟。要决定大事,朝中自有公卿大臣。你一个小孩子说这些,是要遭受诛戮的!”
“父王。”儿子听到苻坚的训斥,有些委屈的看看苻坚又看看我。
“回自己屋里去!”
“陛下,你怎么对小孩子发这么大火?”我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