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资源的、民俗文化的,涵盖了方方面面。
上大学以后,她一直保持着每天早上晨读一小时的习惯。即使工作之后忙得晕头转向,她宁愿早起一小时,也一直在坚持。长期保持阅读,给了她很多的能量。
现在,虽然手里的咖啡换成了妈妈泡的花果茶,书籍满墙的书房变成了清风满堂的卧室。但是在老家的清晨,穿着家居服,捧着热茶,翻着书,自有另一番惬意。
向野神思专注地翻看着《上庸市志》,上庸市下辖两县两区,两县分别是三佑县、四礼县,两区分别是五陵区、九安区,向野家所在的沵湖镇隶属三佑县。
三佑县之前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今年刚摘了贫困帽。相比隔壁的四礼县,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相对于五陵区,没有那么多丰富的旅游资源,相对于位于上庸市区的九安区,更没有天子脚下的得天独厚。
沵湖镇也是三佑县的一个边缘小镇,这个小镇一共有七个村。向野的家,位于沵湖镇中心的向善坪村,因为交通便利,加上地段开阔,整个镇的学校、医疗、政务、商业资源,都集中在这里,也算是整个沵湖镇核心配套的集合地。
向野看得格外专注,茶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空了,她端着茶杯去续茶,转头看到窗外的道路上,一群人抬着一个个冒着腾腾热气的木制大蒸桶,走进了隔壁邻居玉兰婶子家。
这是她童年里再熟悉不过的场景:打糍粑。
向野端着茶杯,走进一楼的厨房里,看到妈妈也在用大木桶蒸着糯米。
“现在还有人打糍粑啊?我以为都是去市场上买了。”向野倒了杯热水,放进去几粒枸杞。
“买的哪有自己打的香啊?等糯米蒸好了,我也要过去排队。”夏青竹看了她一眼。
“妈你待会儿过去的时候叫我啊,我也去凑凑热闹。”
向野言辞间兴致很高,夏青竹听到女儿的话,往灶膛里又递了几块木柴,没有应声。
全村的人都知道,他们家向野在潭沙自己开公司当老板了,如果别人看她现在天天闲在家里,指不定在背后怎么编排呢。
“你就跟他们说我休年假了。”
向野看她妈一脸不乐意的样子,心里有明镜。她觉得她妈这辈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别人看他们家的笑话,所以总是活得那么拧巴。
到了隔壁邻居家里,看到那个打糍粑的石臼,还有那两个一捶一顿地用木槌用力砸着糯米团的大叔,向野儿时的记忆愈加清晰起来,这股乡里乡亲的氛围里,让她突然有了记录的冲动。
她拿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