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事实,若再没有皇子,太子依旧是唯一的继承人,此刻蠢蠢欲动的众人又当如何。
朝堂上下的各色心思止于承平十五年,皇帝突然宣告天下,封嘉妃所生皇次子萧承稷为宁王。
起先没人知道这个嘉妃是谁,更没听说过宫里什么时候有了皇子,后来打听到嘉妃正是六年多以前失了宠被打入冷宫的朱美人,而这位宁王殿下,第一次露面时便正好也是六岁。
宁王被藏了足足六年,甚至比大公主还要早生两年,这其中的政治目的和宫廷秘辛皇帝什么都没解释,但众人见二皇子的名字和封号,便什么都明白了。
继承社稷,大宁帝王。
前朝明白了,后宫明白了,太子党也都明白了。
这便有了承安十九年靖嘉长公主的谋逆案,和承安二十一年的朱玉谋逆案。
祁遇的三叔祁蕴之作为太子开蒙以来的老师,就是在承安十九年获罪的,这个案子有非常切实的人证物证,直接牵连太子楚承渊,致其被废并发配北疆。
而两年后,镇南总指挥使朱玉被监察院都督万敏告发谋逆,则更像是皇帝为除掉废太子党可能的残余势力,而有意构陷出的罪名。
这场谋逆案不到一月,就以朱玉不堪刑讯,畏罪自杀死在诏狱而宣告结案,而在他死前却供出与其同党的一位国公、三位侯爵。
此后四年间株连蔓引,自公侯伯至文武官员,被诛者超过万人。*
这中间有一些人的确曾与废太子交往甚密,但也有狱中被折磨的人扛不住酷刑,一定要招出什么,只得胡言乱语,随便攀咬出其他人。
而这些“其他人”,他们究竟是不是朱玉同党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没有背景,即使被构陷被残害也无处申冤。
就比如远在湖祥做知县的周恪,真是极好的人选了。
王孙贵族皇子公主,这些高高在上的神仙人物,即使是陨落也要压死一群人。
狱里关不下那么多要犯,便是执刑狱的官员也有入了狱的,无论是凌|迟扒|皮五马分尸还是徒流三千里,在这时通通不管,朝廷已经没那个人力物力了,直接杀——杀——杀。
等皇帝终于完成了他的政治斗争,转头却发现帮他管理江山的人去了半数,南方百越蛮族趁机侵扰,百姓流离失所。
正值用人之际,朝中却无人可用,加之政斗过后皇帝对文武官员的信任降至冰点,最后不得不效仿前朝,启用监察院宦官做监军使臣,除了监督权外再予其兵权,设三千护军。
这些前因后果,都是后来铺子里的伙计刘贵告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