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稷点点头,道:“诸君皆是死义之士,刘某岂会不知。”汪九哀求道:“刘兄救我!”刘稷再点点头,道:“好。”话音未落,反手便是一剑。
汪九等人遭严刑拷打,身负重伤,根本无力反抗。刘稷杀罢汪九,再杀其余宾客,还剑入鞘,四顾茫然,总感觉意犹未尽,于是以衣蘸血,胡诌了一个名字,题壁曰:“杀人者武松是也。”
刘稷功成身退,回报刘縯。刘縯见事已成,大喜,吩咐设宴摆酒。刘秀早已睡下,听到欢呼,披衣入问,刘縯告以实情。刘秀皱了皱眉,盯着刘稷道:“头可曾割?”刘稷正得意吃酒,不以为然地答道:“杀人何须割头?”言毕举杯邀四座,大笑道:“文叔心何忍耶!”
刘縯听到刘秀这突如其来的一问,神色却顿时凝重起来。刘秀所问,正是要害所在。刘稷事情的确干得漂亮,但只是取了汪九等人性命,未曾割其头颅。如此一来,官府尽管不再有活证,然而死证犹在,尸首便是死证,官府大可持此尸首,登门要求刘縯认领。
刘稷很快也醒悟过来,便要赶回狱中补一道割头手续。刘秀急忙制止道:“可回去不得。官府此时必已发觉,哪里还能再任你来去自如?”接下来的一句话刘秀则忍住没说:你这一去,正好再白送官府一位活证人。
看来罪责已然难逃,官府随时可能上门抓捕,刘縯大怒,择日不如撞日,管他以后谁当天子,先反了再说!刘稷大喜道:“兄长这句话,我可是足足等了十年!”刘縯侧头又问刘秀,“以三郎之见呢?”刘稷不耐烦道:“三郎懂得什么!”刘縯道:“自家兄弟,有事当然要一起商量!”刘稷冲刘秀嚷嚷着,“好,三郎你说,反是不反?”
刘秀看着刘稷,从容道:“七哥,你一开口就错了。我们不是造反,我们是复国。”刘縯拊掌大笑,对刘稷道:“三郎一句话,就把你我都盖过了。流民才是造反,我等起兵,正为复国也。”说完又问刘秀道:“眼下起兵如何?”刘秀答道:“时机未到,骤然起兵,只怕徒劳。”
刘稷冷笑道:“就知道你贪生怕死!”刘秀也不生气,反问刘稷:“流民胸无大志,胜则聚,败则散,胜败不以为意。我等不起兵则已,一起兵就只能有胜无败。试问,今日仓促举事,无粮无钱无兵无援,何以为胜?”
刘稷气势大衰,不能应答。刘秀再道:“声大义者,张胆而明目;定大策者,潜虑而密谋。我等早晚必然起兵,如今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