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区区数年的时光,但这里已经聚集了三四千人口,俨然是一座小城镇。
除了打造兵器的工匠之外,这座镇子还有一个庞大的生活区,工匠家属们在这里负责一应后勤事务,烹饪洗衣,工匠的子女们在此进学读书……俨然一个全须全尾的小社会。
但这个镇子上基本上每一个人都彼此认识,陌生脸孔进镇子一定会遭到盘查。明远和沈括当年都被仔仔细细地盘查过。
这项措施能令人理解,这一来是为了防止无关的外人误入作坊,受到损伤;更重要的原因也是为了防止有细作混入作坊,窃取火器等兵器的最新产品和技术。
于是明远在这个镇子之外大约二十里处的梁家村上买下了一座院落,将其作为自己临时会客和办公的地点。如外来有人为了生意上的事来找他,就会在这座小院相见。
这座家具俱全的院落总价也没能超过25贯,边陲小村,不动产的价值没法儿和汴京、长安的大城市相比。
明远到此梁家村不久,史尚便递了帖子,约明远到此见面。
史尚一直是明远的手下最得力的大管家,明远这么多年来能够躺着花/挣钱,史尚居功至伟。明远很久都没见过史尚,这次两人能在此碰面,明远心中颇为高兴。
自从熙宁七年明远搬到陕西,史尚依旧在全国奔波,照看明远名下的产业,偶尔会来京兆府向明远禀报各地事务,待明远再迁到渭水之滨,史尚迁就明远,便又赶来这里与明远见面。
这回连明远都察觉史尚面带风霜之色,他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容貌俊俏、笑容坦白的汴京牙侩,鬓边也不再簪花。
明远心情不错,便笑着打趣:“史尚,你怎么不戴花了?”
他左右看看,见窗台上一盆海棠开得正好,便拿了剪子要去剪一朵。
却听史尚在自己身后笑道:“不了,多谢郎君,史尚年纪大了,如今已经不再戴花了。”
“年纪大了?”
明远闻言,转身故意拉下了脸:“你才多点年纪?就像苏轼苏公那样说‘花应羞上老人头’了吗?”
史尚见到明远那装出来的愠色,赶紧将头一低,作势去喝茶。
他的手却在微微颤抖,以至于茶盅中洒了几滴茶水在桌上。
“自从熙宁八年那次见面之后,史尚就不再戴花了。”
史尚说完这一句,视线赶紧移开,不敢再看明远。
“熙宁八年那次见面……”
明远扬起头回想,想着想着,突然将自己也噎住了。
熙宁八年,他与史尚那次见面,他一个嘴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