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盛世(出书版)
首页

第8节

精疲力竭。他连篇累牍地发布谕旨,分析清准力量对比,再三论证出兵讨伐的必要性,并表示自己决心已下,不可动摇。他说:“此正可乘之机。若失此不图,再阅数年,伊事势稍空,必将故智复萌,然后仓猝备御,其劳费必且更倍于今。”“此际达瓦齐力穷失据,且内难相寻,众心不服,失此不图,数年之后,伊事务稍定,仍来与我为难,必致愈费周章。”

乾隆十九年(1754年)十月十三日,他在太和殿召见诸王和满族大臣,对他们说:“朕总理天下诸务,惟据理独断,应办之事,断不为众所阻挠。如其不可,众人强为奏请,朕亦断不允行。是皆尔等所共知者。此用兵要务,朕筹之已审,岂以众人怯懦,即失机宜,半途而废。”(《清高宗实录》)

经过反复思想动员,终于,人们表面上不再反对了。大清帝国勉强开上了战争轨道。

然而乾隆却物色不到一位堪当大任的主帅。在所有的大臣中,只有傅恒真心诚意支持出兵,可是此人素不知兵,难以承担如此大任。平安无事数十年的满族将领们也“惟守妻孥以求安逸,闻战阵而甘退缩”。成兖札布、策楞、舒赫德等老将素称勇敢干练,可是对这场战争却都心怀退缩,“萎靡懦怯”,无奋勇争先之态。左右权衡,乾隆勉强选定了班第和永常,分任北路和西路主帅。

接下来是粮草问题。如果按照“兵出粮随”的用兵常理,这场战争根本没法打。因为平定准噶尔的时机是突然到来的,清王朝毫无准备。前线并无粮草,准备也已来不及。一是从内地运粮到西部,每石米价值不过3两银子,可是运费要高达20两。二是即使清廷财力充裕,负担得起运费,征购和运送时间上也万万来不及。

乾隆悍然决定,抛弃行军常规,“因粮于敌”。也就是说,每名士兵自背可吃两个月的口粮,其余口粮,沿途取之于蒙古牧民。乾隆的上谕说得冠冕堂皇:“官兵前进,沿途可以打牲,宰杀疲乏牲畜。现在投诚的厄鲁特蒙古人所有的牲畜,虽然不应夺取,但是暂时取用,将来再给补偿,也无不可。”

这实际上允许官员沿路抢掠。所谓将来补偿,只是无法兑现的空话而已。这一大胆的举动后来被证明埋下了严重后患,在当时却被乾隆认为是唯一的办法。

此谕一出,不少大臣都目瞪口呆,纷纷反对。陕甘总督刘统勋上奏说此举太过冒险,仍当先筹粮运饷,然后再进兵。乾隆批评他说:“刘统勋此奏……全不合此次机宜。”

定西将军永常也反对因粮于敌。乾隆皇帝说得口干舌燥,禁不住骂起人来:“永常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6页

相关小说

怎知春色如许 历史 /
怎知春色如许
向阳葵
文案: 前世诸王造反,汴京大乱,姜家不受宠的六姑娘姜杏之死在了逃亡途中。 ...
416613字09-24
刘家的奴妻 历史 /
刘家的奴妻
风吹雨成花
架空偏现代,虽然大方向男女平等但很多乡镇和农村里出来的男女还讲究古老的那一套,...
100971字10-13
夫君,别忘记休我 历史 /
夫君,别忘记休我
周乙
晋江VIP2015.9.9完结 总书评数:734 当前被收藏数:1124 文案: 赖账却死...
499382字09-27
被顶流逼婚的日子[穿书] 历史 /
被顶流逼婚的日子[穿书]
鸣玉珂兮
" 《被顶流逼婚的日子[穿书]》作者:鸣玉珂兮【完结+番外】  文案:  「黑夜...
287534字05-25
淞沪:永不陷落 历史 /
淞沪:永不陷落
寂寞剑客
乌东战场上凶名昭著的“活阎王”严峻,带着两大箱装备穿越到了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底的...
1469712字07-04
公子千秋 历史 /
公子千秋
府天
公子千秋是府天作者的最新小说,公子千秋小说网提供公子千秋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
3086539字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