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急匆匆的脚步声,转瞬间已闯进来一个人,原来是阿娇。姑姑却好像没听见似的,接着说下去,:“我自知来日无多,只希望逝后能与董相公在一起。”
我心中一惊,一位年已中旬的母亲,生命垂危之际,念念不忘的不是自己的儿女,而是情夫,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讽刺!却不忍拂逆她的心意,:“姑姑放心,阳信一定在皇帝面前尽力!姑姑,阿娇来了,你看看____”
却见她无力的摇了摇头,“不了,我该到我该去的地方了!”说完,竟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一旁的阿娇见状,立即扑到母亲身上嚎啕大哭,我连忙让下人安排后事。
回宫后见到皇帝,说起姑姑的心愿,弟弟没有反对,事情无关大体,也就答应了。事后总是想起姑姑此举的意义,不由得理解起她来,身在帝王家,最缺乏的不是物质的享受,而是情感的慰藉,阿娇在她的宠溺之下,变得自私、狭隘,完全不会体会母亲的苦处,姑父又去世多年,她虽然周旋在祖母、梁王、父皇、弟弟之间,彼此却是利多情,岂不知无情最是帝王家啊!与董偃虽然年龄上相差很多,最初可能也有玩弄、做戏的成份,可董偃从一个贫贱之人到结交王侯、走入社会上层,肯定会感念她的恩情,久而久之,二人也就真情相惜了。令人讽刺的是,堂堂大汉的大长公主,竟然只在小自己十几岁的情夫处得到真情,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呢!身为皇家公主,金枝玉叶,这其中的苦楚又有几人能够体会?
我想到了阿娇,在寂寞的长门宫里,虽然衣食无缺,却仍在年复一年地苦度岁月。在得知卫子夫的儿子成为太子之后,已经完全绝望的阿娇又得到了母亲馆陶长公主病逝的消息。更令她痛不欲生的,是母亲临终时的遗言——只是恳请能让自己和小情夫董偃合葬,根本就没有一字半句提到十几年未见面的女儿。而且,若没有自己的干预,或者,今天的她仍坐在后位上呢!
在忙过姑姑的丧事后,我借进宫之机去探望她。见到我,她没有表现出一丝惊讶,更多的是漠然和愤恨,“你来干什么?想看我今日的惨状?”
“你自小就是这个脾气,看人总往坏处看!姐姐就那么让人讨厌?“
“若不是你,皇帝怎么会遇见卫子夫那个贱人?怎么会违背金屋藏娇的誓言?一切都是你,都怪你,怪你!“
看来这么多年的冷宫岁月,她并没有反省自己失宠的原因,我不由得脱口说道:“什么金屋藏娇,亏你生在帝王家,竟不懂得帝王无情,你见过历朝历代有哪一位皇帝专宠过一个人了?高祖爷爷、文皇帝,还是我的父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