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大夫。
宰相,即“百官之长“,其权力仅次于君权,凡是君主权力范围的内外事务,宰相都得过问。汉朝自从立国就形成了一种屈君伸臣、君弱臣强的格局、且一直是功臣或者贵戚为相,弟弟雄心勃勃,不会受人制约。即位之初,借祖母之意罢免了卫绾,第二年又免了魏其侯窦婴的相位,现在又罢免了许昌,六年之中,轻免三相,足见弟弟欲大权独揽的决心。可母亲却偏偏抬出了舅舅,真让人想不明白她的想法。她以为祖母死了,自己真的就可以像以前的皇太后那样临朝了吗?
舅舅长得身材五短,相貌丑陋,一点也没有母亲的美貌,而且为人奸诈贪鄙,本是个缺德少才之人无功之人,仅仅因为母亲的关系而受封为侯。但他却不把弟弟放在眼里,认为弟弟不过是个涉世不深的二十多岁的青年,根本不把弟弟放在眼里。弟弟罢免许昌是为了自己掌握权力,但舅舅却认为权力应该理所当然的转移到他这个新丞相手中。他当太尉时,就建有最豪华的宅第,占有最肥沃的田园,大量接受公卿百官、诸侯、郡县的贿赂,家中的金玉、美女、狗马、古玩器物,不可胜数。每次进宫奏事,总是夸夸其谈,一说就是大半天,所奏之事不准不罢休,因而他的奏请,弟弟不得已只好一一采纳。他所推荐的人,有的甚至从平民一下子便做到二千石的高官。一次,舅舅又拿来一大串任官的名单,弟弟终于忍无可忍,问道:“你要任官的人有没有个完?朕也想要任命几个呢!“有一次,弟弟竟然请求拨出考工室的官地供他扩建私宅用,弟弟大怒道这:”你何不把武库一块取走呢?“从此之后,舅舅稍稍收敛了一些。但朝中的官吏、士人趋附新丞相的局面并没有改变。母亲也乐于看到这个局面,为了将田家与刘家联系更紧密,在舅母去世后,母亲竟然作主将燕王的小女儿嫁给舅舅。同时,又把她的外孙女,我那位民间姐姐修成君的女儿嫁给了淮南王的太子刘迁。淮南王刘安博雅能文,又是我们的叔辈,弟弟对他异常敬重。每次刘安进京朝贺,弟弟都要特别亲切接见,宴谈累日,欢喜异常。可我总看着他不大舒服。
我又想起了那年进京时舅舅曾对他说过的话:“当今皇上没有太子,大王您是高皇帝的嫡亲孙子,仁义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