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能在史书上留下“有德政”的一笔,都足以为之赴汤蹈火。
文死谏,武死战,盖因如此。
如今刘凌要以皇帝之尊为他们著书立传,每一个给出了有用建议的大臣都会留下姓名、当时奏言的有用之句,所有官学里的学子要向他们学习,地方官要领会他们的精神,日后千秋万代一旦到了除蝗的时候,都会想起这本《除蝗疏》,以官身著书立传,岂不是快哉!幸哉!
刘凌自然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再见有些之前没有说出什么有用之言的大臣捶胸顿足恨不得再说出二三四五六条来,啼笑皆非地连连做出招架不得的手势。
“好了好了,知道诸位的热情,不过朕真是要休息了。这样吧,明日清早戴执他们才会出发,今夜诸位爱卿要有什么可以补充的,明日可以写了送来朕这,如果有更好的,朕会着人在《除蝗疏》后面添上《补遗》。”
刘凌一句话,许多大臣摩拳擦掌,看样子回去说不得要挑灯夜战,哪怕没有什么主意也要想出几个主意来。
此时夜已经深了,刘凌派了金甲卫打着宫中的仪仗和灯笼送这些大臣出宫,将他们送回各自的府上。
临仙城是有宵禁的,这也是显示皇帝的恩宠,大臣们自是感恩戴德的去了。
出宫的路上,这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们自然而然地聚集在一起,小声地讨论着今日的事情。
“陛下,哎,越发了不得了。”
“谁说不是呢,那样子,有些像是高祖了。”
“你着说的,像是见过高祖似的!”
“高祖谦虚纳谏,知人善任,而今陛下才多大?我家那十七八岁的孙子还翻墙头偷看隔壁女郎,陛下已经能独当一面处理蝗灾了,所以说天纵奇才还是有的。”
因为金甲卫就在执灯,大臣们讨论也俱是些刘凌的好话,至于刘凌“御下有术”、“城府渐深”的话自然不好当面说,但表情里也能带出一二来。
在一片小声议论里,沉默的庄骏和庄敬父子就越发显得寂寥。
两人没有回应刘凌求助眼神的事情当然瞒不过许多大臣的眼睛,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平时非常温和几乎与温柔,即便被臣子苛待也不会做出什么反击的皇帝,今日却给了庄相父子一个软钉子。
或者说,给了他们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
今天一天关于除蝗的议论里,皇帝没有问他们哪怕一句关于除蝗的意见,也没有开口像以前一样问庄骏“庄相怎么看?”
他就这么任由百官像是儿戏一样七嘴八舌的发言,觉得有用的就让薛棣记下来,觉得无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