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侧目。
不过康宁本人对此倒没什么反应上学比他想象的要无聊好些。坦诚来说,小皇子的自制力、专注力乃至理解能力都不如他兄姐多矣,在小富之家,他倒能算得上是个比较机灵的孩子,不过与皇族的其他人比起来他父皇梁徽帝除了做皇帝以外,少时便以擅诗文书画出名,在他的青年时代,这位多情又才华横溢的天子更是曾一路南下,与当时风靡大江南北的名妓踏月和诗人燕来一道,作下了一部短又脍炙人口的南北十三说。
因为自己在青年时代就有过超长叛逆期,这位皇帝看待许多事情都很宽容,在教育子女时更是不同时下许多大家长式的父亲。梁徽帝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很少缺席,对孩子们的不同爱好也都算支持。而他的兄姐都很好的遗传了来自父亲的优越天赋,尤其是如今已经不在致博斋读书的大皇子殿下,放出去考个状元都使得。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 ,人与人的命是生来不同的。康宁既不需书通二酉,也不用武能定国,他唯一被期盼做到的事情就是健康长大皇帝就恨不得普天同庆了。
果然,还没等到小皇子因为坐得不舒服而撂挑子,下了朝会得到消息的皇帝就匆匆赶来了。
一挥手免了教习的叩拜,皇帝便抱起小儿子,又把两个女儿叫到身边围着。他就像所有下了班的大领导,见到了自己心爱的孩子们,便立刻觉得空气也清新了,心情也舒畅了,马上就换去了面对下属的那种刻薄嘴脸。
康宁怎么突然想着来上学?想你哥哥姐姐了?皇帝有些奇怪的问小儿子。
一点都不想,康宁看到二姐就想到她笑颠了的样子,他才不想他们呢,只是:我在永春宫一点意思没有,母妃也不许我出去玩,也不许我而且我想要认字呀。
小弟确实想要认字!二公主哈哈哈插嘴道,他昨天还学了一个字呢,还认得了孟御史。是不是,康宁?
孟御史?梁徽帝一瞬间想到他朝中也有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孟鸿礼。身为言官,在监察行谏上却没有任何作为,靠左右逢迎做到了御史大夫下一个五品的中丞,年前这段时间与这两年风头极盛的李家走的很近,想是欲结两姓之好。
不过梁徽帝并不是个太严苛的皇帝,他清楚朝中像孟御史这样没什么能力也没什么好品性的官员大有人在。作为皇朝的最高统治者,他总会留出一些不是太紧要的位子给这样的人来填,这些人多依附在几个势力派别门下,既是那些高门大姓笼络人心的筹码,也是为他们争夺话语权的人头和顶在前面的炮灰,还是他们养来以备皇帝不时收割、打压、警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