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甲长等早已得知消息,早早地就相候在码头上恭迎了。船上的人还未下船呢,这码头上就跪了一地的人了,刘家港这几百年来从未有过如此级别的官员到访过,想当年的郑和除外。所以苏亦星与知州龚大人刚一下船,锣鼓便喧天震耳地响了起来,跟着舞起了狮子与旱船,间隔中还有爆竹声声,比起元宵节的庙会还要热闹几分呢。
苏亦星从未想到过这么一个欢迎场面。大半年前就在这块地方,自已曾经是最霉的一个小人物,在这天妃宫里抽了一枝最下下的签……跟着就来到了这大明正德年代里了……同样的此时此地,可却是人事俱非矣……苏亦星顿时心中百感交集,潸然泪下。
龚大人不知道苏亦星心中的想法,见状心道:“封大人怎会如此地激动呢,怪事……”
抹了一下眼中的泪花,苏亦星挥手示意地方官地保、甲长等人请起。他客气地寒喧了几句,便随人流一齐向天妃宫行去。这天妃宫历来香火鼎盛,渔船货舶在出海前必向天妃烧香祝愿,祈保平安。及至归来,又必烧香还愿,为了感谢神灵庇护,每年都要把庙宇修饰一新。想当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每一次都是要率领船队官兵在刘家港此庙中焚香祝祀,乞求庇护,其时的排场逶迤数里,可以说是盛极一时。
与六百多年后相比不同的是街道宽了许多,这庙前的广场也更是大了好多倍。远远望去这天妃宫比起六百多年后所残存的面积要大上好多倍,占地达一公顷左右,东西有金钩、玉带两河环抱。左右有城隍庙,文昌阁、五路堂、三官司阁等其他建筑相毗邻,但却是各具规模,总体地构成一组极为壮观的建筑群。到了近前一看,原来这里还有一道正山门,俗称镇海大关,门前有照墙。照墙前有月池,两侧有钟楼、鼓楼。这些便与苏亦星记忆中的景观大有出入了,几百年沧桑岁月所留下来所保存的真是十不足一呀,如此宏伟的建筑直叫苏亦星感叹后人保护不力以至于遗憾千古……
进入山门,步过园中宽阔的殿前广场,只见正殿建筑高大,结构严谨,门柱均用楠木做成,用石磨之,粘而不落。殿中悬有大匾一块,历叙了累代敕封,有元世祖的“护国”、成宗的“庇民”、仁宗的“广济”等等。壁间嵌有大明三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的《通番事迹碑》,那地保得意洋洋地向苏亦星介绍了这块珍贵的郑和《通番事迹碑》,苏亦星其实早已知道,不过看地保如此热挚,也就装作用心地在听了,那龚大人也不时地在旁边添上几句补充。
不觉间穿过了正殿,进入后殿,但见庭中白石甬路,路的两旁栽满了苍松翠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