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赖中国之旨者曰事大派。
光绪八年,美利坚派海军统将薛裴尔为全权大臣,驶军舰东渡,要求朝鲜结约通商。以朝鲜内政外交皆受中国干涉,遂先到清国见李鸿章,此美利坚外交手腕也。李鸿章不知其用意,以为美利坚与朝鲜缔约必先通知我,系明认朝鲜为我藩属,遂许之。并请在天津议订草案,一面瞩韩王派大臣金允植到天津,一面为两国拟条约草案,满拟执牛耳主盟,首条即载韩系清之属国。美大臣见此草案,严词拒绝,李鸿章莫可奈何,于美大臣到韩时派水师提督丁汝昌赴韩,强韩于约内声明藩属字样。韩迫于势,于条约外另给美大臣一照会,声明归清藩属。是约不利于韩甚多。
“(光绪)八年三月,朝鲜始与美国议约,请莅盟。鸿章奏派道员马建忠、水师统领提督丁汝昌,率威远、扬威、镇海三艘,会美国全权大臣薛裴尔东渡。四月初六日,约成,美使薛裴尔,朝鲜议约官申、金宏集盟于济物浦,汝昌、建忠监之。十四日,陪臣李应浚赍美朝约文并致美国照会呈礼部及北洋大臣代表。”(《清史稿》卷三一三)
美约订后,韩人皆衔恨中国,又知中国不足恃,欲离其牢笼而独立者颇不乏人。惟韩王昏庸愚懦,王后闵氏专横且淫乱,朝政大权多出闵氏族。韩王父大院君李罡应者,久为不平,欲清君侧以整朝纲。加以受中国逼迫,结美之屈辱条约,群情大哗,大院君乃阴为煽惑。适韩京因合并军营,短缺饷项,又给军士以不堪之食,七月二十三日兵士啸聚,直入长官私邸,大肆屠戮,闵氏族被害尤众。渐至侵日使馆,日花房公使几被其祸,商民财产亦受侵害。公使逃至济屋浦,遇英船救始得归报政府。
“六月,朝鲜大院君李罡应煽乱兵杀执政数人,入王宫,将杀王妃闵氏,胁王及世子不得与朝士通,并焚日本使馆,在朝鲜练兵教师堀本礼造以下七人死焉。日使花房义质走回长崎。”(《清史稿》卷三一三)
时清国北洋大臣李鸿章因母丧回籍,代理者为张树声,张闻韩警报,遂飞檄吴长庆带队赴韩,以清韩乱。此袁世凯发现于军界之一大时机也。
袁世凯久居吴军,磨砺以须,未获一试,一闻军事,遂向吴报奋勇。而吴军久驻多疲弱,一旦整军,官则借故规避,兵则流窜逃奔,营务处及诸营员均纷纷请假。吴方恨诸人退缩,适世凯有奋勇之请,大嘉其志,遂派为援韩先锋委员,兼带亲兵二百名前驱赴韩。世凯既得权柄,诸党伴亦得所委任,遂长驱赴韩。抵韩即大肆杀戮,知变乱之起点由大院君之煽动,阳为派兵保护,而阴实困之,静候吴全军与丁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