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是棋高一招。
果然,他们见康熙是这个反应,纷纷应和着太子的话,太子的面上略有些得意,我忍不住想,若是太子能够知足常乐,有了康熙这样的信任和袒护,他也万万不会落到那个下场。
康熙也没有让他的儿子们闲着,呷了口茶,缓缓道:“方才朕看了户部的折子,说是那些洋人大举宣传毁佛灭道,你们怎么看啊?”
“回皇阿玛的话,儿臣觉得,那些洋人实在可恨,简直是不把我堂堂大清放在眼里,应该将他们关押起来,以免动摇民心啊。”太子一脸愤愤的表情。康熙不置可否,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四阿哥的表情从始到终都无什么变化,现下也只是品着铭,一言不发。“皇阿玛,儿臣觉得此事不宜张扬,若是张扬出去,更是合了那些洋人的意。眼下当务之急,应该是稳住他们的心思。”十三急急出声,康熙露出赞许的眼光,看来十三的想法是与他不谋而合了。四阿哥的眼里,此时也露出一丝喜色。“儿臣认为十三弟所言极是。”八阿哥道,一边的十四蹙着眉,像极了四阿哥,似乎也在思考着。从头到尾,太子的答案显得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
“淮丫头,依你之见呢?你觉着那些洋人怎么样?”康熙饶有兴趣地看着我,我差点摔下去,这种国事根本不是我所能够涉及的,难不成康熙是想试探我?下面的十三流露出担心的眼神,四阿哥却干脆视而不见,十四也是一脸的紧张,一副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太子却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皇上,奴婢一介女流,万万不敢妄自议论。”我道。“说说,也无妨。”康熙道,他的语气笃定,看来我是非说不可了。
清清嗓子,道:“回皇上的话,奴婢以为,不同的国家自然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而这种信仰在那个国家的百姓心中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皇上以仁义治天下,大方之家又向来崇尚孔孟之道,就连市井上的平头百姓也都笃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与皇上的想法不谋而合,此为君民一心,其力必可断金。且历朝历代能够动摇社稷之根本的无非是民生疾苦,百姓不得已而为之,而今我大清国泰民安,歌舞升平,区区天主教打不过几千年圣贤熏陶的铜墙铁壁,更打不过我大清的繁荣昌盛,百姓对皇上的爱戴,所以,奴婢以为皇上无须为此事而分心,谣言止于智者。”
康熙带着探究的目光看着我,渐渐流露出一丝赞许,道:“说的好!谣言止于智者,真不愧是我大清的儿女。”下面的阿哥们也都应声和着康熙的话,太子的表情里带了一种我看不懂的东西。
“来人,赏伊尔根觉罗。秦淮玉如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