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还没有反应过来林骞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抱我的,发现旁边有人拍照,对象就是我们,于是赶紧推开他。茜兮也拍了,跑过来拿给我看,边跑边叫:“好漂亮啊,你自己看。”
我好奇的一看,我的头靠在林骞的肩上,能看到大半张脸,林骞微微低头,露出了近乎完美的侧脸。林骞白衬衣黑西裤,身材好到爆,我一身白裙,形象还行。照片放大一看,我们表情都有点忧伤,更给照片添了点味道,旁边有垂柳,河岸很多花。别说,这照片选的角度还真不错。
茜兮边看边感叹:“真是杨柳依依萦桥绿,佳人更难得啊。”
旁边古梅丽听了就笑她:“我发现云秋镇有个作用,茜兮这个文盲到了这里都能变成文化人,还会改诗了,值得奖励。”于是她又惹来茜兮追着说要教训她。
经过这一打趣,我们心里轻松多了,林骞当即就找个照相馆把那张照片打印出来,夹进了他车上的《吴越春秋》里面。
我们出发得有些晚,这会中午了,林骞找了家酒店吃饭,顺便订了两个房间。中午比较热,我们在房间睡了会午觉,下午我们继续去转了云秋镇的其他地方。这里到处是花和树,柳树占了主要,还有些古建筑,没有金壁辉煌的皇宫,但是好几处婉约细腻的亭子,小院等。处处透着精致,每条街道每条巷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丽。河水很清澈,还能看到鱼,在环境污染这么严重的世界还有这么干净的地方真是难得。
最著名的一处院子当然数诗人安南伯的故居,是前朝初期的一位文人,他没有留下很多诗,但是这个云秋镇可是因他而闻名的,他把这里形容成“南国有小城,立于彩云之秋”,所以这里后来改名为云秋镇。这位诗人颇富传奇色彩,祖上本来是个北方商贾之家,有着殷实的家资,因一些政治原因搬来这里,给自己起了个号叫“安南伯”,意思是要安居于南方,可是他最后没能“安南”,死于火灾。他全部的诗稿也被那场大火烧掉,只有他教周围小孩念的什么“秋后荷塘绿已弱,残叶哪堪风霜锉”之类的句子流传了下来,他凄凉的晚景由此可窥见一斑。
现在荷塘里荷花开完,有绿色的莲蓬藏在绿叶之间,青黛瓦片,青苔台阶,镂空窗棂,断壁残垣屹立了上百年,为了发展旅游业才修复的。
我有一种奇'www。kanshuba。org:看书吧'怪的感觉,这小镇太安静了,美则美矣,但是还带着淡淡的伤感,让人不自觉的就会想到很多,难怪是诗人故居,我想如果艺术家们长期住在这里,会不会灵感都更多。
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