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微笑依然!我的心在震颤。我不全信一本杂志就能引导人生不惑,就能支撑精神不死。可当我头一次郑重其事而不是出自闲情地捧着他留下的《读者文摘》去读去想去追求去寻觅时,我的感觉如得燧石。我想见他只有用心灵与之做猛烈地撞击,才能迸出精神的火花和永恒的微笑。
从此,我如他一样爱上了《读者文摘》。也如他一样将文摘按年度齐整地装订成册,视如家珍。
《读者文摘》使我丰富。它的每一期都能使我求得我所需要的一片宁馨的绿洲,一座葱郁的峰峦,一朵飘浮的彩云,一眼清冽的甘泉,甚至是一棵初萌的稚嫩的小草或是一朵迟凋的倔强的小花……《读者文摘》在我心中铺路。
你有两个“你”
《青年一代》
你站到镜子前,看到自己的形象,或许不是你理想中的“你”:个子偏矮,希己的个儿偏高一点;眼睛细小,希望自己有双大眼睛,双眼皮;嘴小了些,鼻塌了点,两耳还有些招风,希望自己……总之,如果能够选择自己容貌的话,你定会企求弥补自己生理上的不足之处,成为理想中“你”的形象。
除了镜子前的“你”外,切不可忘了,还有另一个“你”呢。一个“你”只是从形体上、外貌上来说的,另一个“你”,却是心灵上的“你”。我们常常会听到人们说,这个小青年外貌长得不好看,但人品倒蛮好,善良、正直、好学、温文有礼。有的说,这个小青年真是“绣花枕头一包草”。说的是外表好看,肚里空空,心灵空虚。这不是人们把一个人分成了两个“你”吗?
一个人有两个“你”,而人们往往把外貌“你”看成是次要的,把心灵“你”看成是主要的。为什么?因为真正代表一个人的,主要还是心灵美,或者说精神美,人格美,德性美,就是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品质、道德的美。蔺相如的宽宏大度,海瑞的刚正不阿,于谦的坚贞气节,至今为人们赞颂。而外貌美,除了有人羡慕之外,是没有多大价值的。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怎样对待两个“你”?你该想一想了。外貌,是父母给的,除了有赖于整容外,无法更改。而人的心灵,最足以代表一个人的品格、气质、修养方面的那部分,是后天的,留给你自己去塑造。我们看到:有人从小自爱,“一日三省,梳洗打扮”,搞得楚楚动人,令人倾心爱慕(这当然也是可以的,不在我们反对之列);而对另一个“你”,则甘心污染,专学坏样,虚荣,自私,偏狭,猜忌,粗俗,实在可憎!花美在外表,人美在心灵,相信你是懂得这个道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