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做得相当有美感。
有趣的插曲就在你出其不意之中发生了。朋友的开心大概就是因为人乐、他也乐,美丽的情境犹如一段小提琴独奏。
真是像张爱玲说的,人生的生趣全在那些不相干的事上呢!写文章是不是也是这样呢?“灵感”好像那老太太的手,不请自来,找上你便坚信你能完成一个意愿。“意趣”好像那小男孩的手,随心所欲,却令你握住了一路的温馨。
好的感觉不会常常有,不过你越有修养就越具发现的眼光。所以有人说,写作到最后,就是在比赛一个人的修养。也因为散文随笔是培育与训练修养的一种方式,自己才是那么乐此不疲吧!
灵魂·眼睛·语言
《中国青年报》1982。6。17
范曾中国
灵魂何在?它既非先天地而生,又不是离开血肉之躯的身外之物。灵魂储藏在你的心中,闪动在你的眼里,流露在你的嘴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它毫不掩饰地展现你的学识、品性、情操、趣味、审美观和性格。戏剧表演家、舞蹈演员、画家、文学家、诗人都着意地研究人们的眼睛,认为它是灵魂的一面无情的镜子。而语言也会毫不掩饰地展现你知识的深或浅、趣味的雅或俗、思维的文或野、动机的纯或杂。对于一个敏锐的画家和作家,总是善于捕捉人们瞬息万变的眼神和因人而异的语言,离开了这两件事物,恐怕形象思维就会贫乏得多了。
眼睛放出的神采,它的类型是那么繁多:心胸博大、为人正直的,眼神明澈、坦荡;心胸狭窄、为人虚伪的,眼神狡黠、阴诈;志怀高远的,眼光执著;为人轻薄的,眼光浮动;因为克己,眼神内敛;因为贪婪,眼神暴露;正派而敏锐使眼光如利剑出鞘;邪恶而刁钻则使眼光如蛇蝎蛰伏。渊博的人,眼中透出了悟;无学的人,眼中似乎只存疑窦。自信者,眼神坚而毅;自堕者,眼神晦而衰。也许你貌不惊人,眼小如豆,但它可能流露出华美的气质;也许你美目流盼,但却可能有一个蜷曲衰败的灵魂在其中沉睡。那碧如长天、浩如沧海的眼神是属于周总理的;那英爽逼人、气干霄汉的眼神是属于陈毅的;那临危不惧、坚韧如磐的眼神是属于方志敏的;那忠实纯洁、无私无畏的眼神是属于雷锋和王杰的。啊!最美好的灵魂在他们的眼中闪耀。
或许语言更能直接地反映一个人的灵魂。你一动嘴,便在勾画着自己,有时维妙维肖,有时则比较隐晦曲折。但是言为心声,那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彻底掩盖自己的灵魂的。
我们提倡语言美,那么,什么样的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