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罪的官员也拿不定主意了,左右摇摆不定,难得张兆志反应极快,掷地有声道,“微臣愿意协助五皇子重新受理此案。”当然,他惜命,那句最后“冤枉了二皇子的话,微臣愿意受罚”这种话是说不出来的,李大人嘴里冷哼了声,嘲讽张兆志道,“怎么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立下军令状?是不是心虚了?”
张兆志心里当然心虚,真冤枉了二皇子,不用他立什么军令状皇上也不会放过他,凡事给自己留个机会,张兆志还要装作不屑一顾的样子,“李大人误会了,下官是以为折子上的事情皆是下官辛辛苦苦查出来的,真出了岔子,不仅仅是下官,带着刑部上上下下的人都有罪,下官一个人没了命不要紧,可刑部官员不少,他们都出了事,京中多少人家会夫离子散,故而,有的话下官是不会说的。”
张兆志什么性子和他打交道的人都清楚,最喜欢和稀泥,万事不沾边,胆小如鼠,极为惜命,接管刑部后确实没有出过岔子,压根是因为他明确说过不沾事,再大的事情闹到他面前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能化解的就一直拖着,能拖多久拖多久,最后人家自己没耐性等他出面了,只有拿自己的方式解决,就不关张兆志的事了,除了在韩家的事情上边,张兆志表现出雷厉风行来,其他低着头过日子。
故而,张兆志的话一说完,就有不少人笑出了声,张兆志脸皮厚,不怕大家笑话,甚至还厚脸皮地拍了拍胸脯,得意道,“下官就是这样的性子,不是逞强的时候坚决不出头,埋头扎扎实实做事才是下官的性子。”
最后一句话皇上都听不下去了,沉着脸道,“好了,既然事情有了定夺,可还有其他事情要启奏的?”齐家的事情犹如他脖颈间卡着的刺,不查个究竟将其拔除了,心中难受得紧,如今找到了眉目,他心情也舒服多了。
这时候,有人将文博武离开京城的事情再次提了出来,皇上不耐烦道,“这种事在辰屏侯老侯爷死因没有查清楚前用不着再上奏了,再说其他的事。”
大家都盯着文家现在的风向,江南还没有消息传来,文博武一直不见人影,其中发生了什么还真是说不清楚,皇上不愿意提这件事,其他又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皇上面露烦躁,下边的官员们眼观鼻鼻观心不说话了,下朝后,五皇子随张兆志覃塘走了,打定主意要还二皇子清白似的。
文博文回到府里,文全立即迎了上来,将文战嵩从南边送回来的信交到他手上,顺便说了今日府中的事情,“二夫人那边是大少爷手里的人,发现这两日院子外有丫鬟徘徊,每次都是不同的丫鬟,她们也不好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