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到看完最后一句的时候,戚暮已经彻底地蹙紧了眉头,他动作迅速地将这本厚厚的《国家音乐殿堂》阖上,接着长叹一声,没有开口。
在音乐会结束后的千百条好评中,也不是没有人提出和格拉特大师相同的观点,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像这位乐评大师一样分析得如此到位。整整一页的评论,从戚暮和闵琛的演奏技巧、音乐风格、合作感觉等多方面,进行了彻头彻尾的分析。
不要说是别人了,就连戚暮看了之后,都已经在心中默默地想到:他说得没有错。
或许其他读者看了这篇文章后,只是更加希望他与闵琛进行更多的合作。但是戚暮看了之后,却明白,他和闵琛和谐融洽得完全不仅仅是两人的合奏,甚至……在与乐团的合作中,他们也更加的适合。
格拉特大师也在文章的最后,用一句话点明了自己的观点。在一年前他便说过类似的话,而这一次,他说得更加隐晦,却让戚暮再也无法忽视——
“或许有一天,戚暮有机会与柏林爱乐乐团进行合作。无论这样的奇迹是否会出现,但是我永远相信,只要那一天来临,在奥斯顿·柏特莱姆的指挥下,那场音乐会将成为一场无人能忘的盛会!”
第二百四十三章
格拉特大师发表在《国家音乐殿堂》上的这篇乐评,在欧洲乃至是全球的古典音乐界都造成了轰动震撼的影响。
当然,正如同戚暮所预料的一样,普通的读者只能从其中看出“戚暮和闵琛很适合合奏”这个含义,却无法发现更多的内容。只有少数比较敏锐的读者,以及业内的音乐家、乐评家,才能从这篇乐评中,发现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甚至连多伦萨先生也找到了戚暮,安慰道:“格拉特的乐评从来都比较随意自由,小七,你并不用在意他的话。我很喜欢你的风格,目前你与维爱的总体方向也没有出现什么偏差,这篇乐评你不用放进心里去。”
面对着这样一个温煦和善的老人家,听着他这样关切安慰的话语,戚暮忍不住地心中一暖。但是他却知道,多伦萨先生并不是没有看到他与维爱之间的一切差异,他更多的是不想让自己担忧伤心。
在心里轻轻地叹了一声气后,清俊明秀的青年微笑着勾起唇角,轻声道:“多伦萨先生,虽然我的风格与乐团并没有大的偏左,但是就像格拉特先生说的一样,我的领导风格渐渐地有些不适合维爱了。再过几个月就到了该续约的时候了,到时候请您一定不要因为顾忌我、对续约这件事产生犹豫。任何结果,我都会接受。”
闻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