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琴的半成品乐谱,只剩下第四乐章的最后一部分了。”
听到这样的回答,戚暮再也无法掩饰自己激动喜悦的心情,他直接坐回了钢琴凳上,开始仔细地询问闵琛关于这首曲子的详细情况。
一首卓越出众的音乐作品,对任何一个音乐家来说都是至高无上的珍宝。
而且这是一首奏鸣曲,还是一首优秀的小提琴奏鸣曲,这让戚暮怎能不激动?现在的他甚至恨不得赶紧亲耳听一听,这到底是一首怎样的曲子。
大概是因为主修钢琴的缘故,在闵琛写过的曲子中,小提琴协奏曲是不多的,大多数是钢琴协奏曲。比如戚暮曾经在s市交响乐团百年庆上演奏的那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就是闵琛少数的几首小提琴交响曲中的其中一首。
当初戚暮刚刚在华夏见到闵琛的时候,在那场谭老和杜胜组织的个人独奏会上,卡尔教授曾经这样说过:“奥斯顿,你们两的音乐风格真的很像。”
作为学院派的代表人物,卡尔教授对于古典音乐具有独到细致的感悟,绝对不会产生判断失误的情况,这就说明——
戚暮和闵琛的音乐风格,真的很像。
音乐风格这种东西听上去非常玄乎,似乎每个人的音乐风格都与其个人的经历、感悟等有关。但是事实上,即使是人生经历大不相同的两个人(比如闵琛和戚暮),在某个方面而言真的可能拥有极其相似的音乐风格。
比如这两人都是在高超卓越的技术基础上,拥有细腻丰富的感情。他们对声音的处理更偏向于挑剔完美的古典主义派,音色正统清亮,琴声委婉迷人。
比起温柔唯美的印象主义、浪漫主义,如同教科书一般完美正统的音乐,正是戚暮和闵琛最为突出的特色。
恰恰是这样对每一个音符的强弱、节奏和高低都苛刻到了极致的挑剔认真,才造成了戚暮华丽清朗的小提琴风格,也造成了闵琛绚烂华美的钢琴风格。
一个与自己的音乐风格如此相近的作曲家新写出来的小提琴奏鸣曲?
这简直就是“圣经”!
原本打扫了一整天的疲倦顿时消失得一干二净,借着这台钢琴,戚暮再细细地听了一遍《月光下的暮色》的钢琴部分。等两人讨论了一下关于小提琴部分的四段乐章后,戚暮干脆直接将自己的小提琴取了过来,稍稍演示了几遍。
皎洁明亮的月光将琴房照亮,太阳东升、月亮西落,琴房的灯光一晚上没有熄灭,而戚暮两人便也在这里讨论了一整个夜晚。
没有人感到一丝疲累,甚至当戚暮顺着闵琛未写完的乐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