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为与戚暮曾经相似、而如今又完全不同的人。
此时此刻,如果让兰斯大师再次听一曲属于戚暮的《D大调》,他一定不敢相信,这个年纪轻轻的孩子竟然能体会到那样的轻松愉快——
那是一种解脱于悲伤痛楚之后的愉悦。
没有见过最深浓的黑暗,又怎么会理解最灿烂的光明?
戚暮双眸微垂,一个翻手,便是一个漂亮的长泛音。再是一个流畅的四弦交换,三个音阶的曲调刷的流淌而出!
坐在台下的莫托尔先生渐渐地捏紧了拳头,他怔愣地抬首看着舞台那个清俊漂亮的青年。他明明刚刚还听到了幼兽悲鸣般的低泣,为何如今……
又能欣喜激动成这番模样?
难道说,他一直都误会了贝多芬了?
这首《D大调》从来不是一首单纯地表现快乐的曲子,它是将最内涵深刻的情绪都隐藏在了欢笑背后,将属于贝多芬难得的积极快乐都放于听众的耳边?!
那这是一种何等的包容啊!
安静的演奏厅里,激烈轻快的小提琴曲已经进入了高潮,每一个音符都震颤着从音孔中跳出,每一个高难度的连音都轻松地从琴弓下响起,音律美妙,节奏明朗。
直到——
声音陡转直下!
这时候,连台下的多伦萨先生都猛然睁大了双眼,惊骇地看向台上的青年。
第一百六十六章
戚暮还在华夏的时候,曾经听郑未乔说着这样一个笑话:得到百万人的喜欢,你是偶像巨星;得到千万人的喜爱,你是领袖人物;得到上亿人的喜爱……哦!原来你是人民币!
虽然这只是一个随口的段子而已,但是却也说明了一个道理——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会得到所有人的喜欢。
就算是好脾气如多伦萨先生,都有扎耶夫在背后欺瞒背叛,更何况是其他人?
全球喜欢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的乐迷很多,甚至有人爱之将其奉为一生追逐的传说。当然,也有很多人厌恶这位大师,认为他空有绚丽华美的技巧,但是琴声却缺乏感情。
这自然是无稽之谈,毕竟几百年前的音乐不会有任何手段流传保存下来,只有那些听众们的笔记、乐评记录着这位小提琴大师的传奇。
小提琴的难关,一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是技巧、第二个便是感情。
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首富有充沛感情的曲子,甚至是连丝毫不懂音乐的人,都能从乐曲中体会到一种浮现于琴弦上的快乐与满足,乃至于有很多人都认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