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z);地到空链路66。5MHz带宽(1610…1626。5MHz、1980一2010MHz、2670…2690MHz)。由于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繁多;相互竞争十分激烈;许多系统要到21世纪才能商用;而且我国最需要卫星移动通信的地区;往往是不发达地区;作为陆地蜂窝移动通信市场潜力巨大;但涉及我国频率使用权益、通信主权、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问题;目前不能操之过急。国家无线电委员会已对我国的“无线电频率划分表”进行修改;相信对卫星移动业务的使用频率的规划和分配会有所考虑。非对地静止卫星的使用;增加了卫星间协调的难度;不仅非静止卫星之间需要进行频率协调;非静止卫星与静止卫星之间、与地面无线电业务之间都需要频率协调。
卫星有着巨大的覆盖面积;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就可以覆盖地球面积的1/3;只要有三颗同步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除南北极之外地区的通信。这已成为世界上洲际以及远距离的重要通信方式;并且在部分地区的陆、海、空领域的车、船、飞机移动通信中也占有市场。但是同步通信卫星无法实现个人手机的移动通信。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利用中低轨道的通信卫星。中低轨道卫星距离地面只有几百千米或几千千米;它在地球上空快速绕地球转动;因此叫做非同步地球卫星;或称移动通信卫星;这种卫星系统是以个人手机通信为目标而设计的。比较典型的有“依星”系统、“全球星系统”等。这些系统用几十颗中、低轨道小型卫星把整个地球表面覆盖起来;就好像把一个覆盖全球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倒过来”设置在天空上。每颗卫星可以覆盖直径为几百千米的面积;比地面蜂窝小区基站的覆盖面积大得多。
卫星形成的覆盖站区在地球表面上是迅速移动的;大约两个小时就绕地球一周;因此对用户的手机来说;也有“过区切换”的问题。与地面蜂窝系统不同的是:地面蜂窝系统中是用户移动通过小区;而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则是小区移动通过用户;这种不同使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解决“过区切换”问题比地面蜂窝系统还要简单一些。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覆盖全球;能解决人口稀少、通信不发达地区的移动通信服务;是全球个人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的服务费用较高;目前还无法代替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我国的卫星通信发展如何?
我国卫星通信自1972年起步以来;经过30年来的发展;在科研;开发;制造及运行等方面培养了一支有相当水平的队伍;成为地面业务传输网的不可缺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