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人们扛着犁头从地里回来,年老的老伯牵着牛,远远地打招呼,“小陆,你家牛给你喂饱牵回牛圈了,腊肠挂梁上。”
陆言允往旁边侧了侧身,尽量挡住她的脸,“不用给东西,总归也是要喂牛的。”
老伯乐呵呵地摆手,“唉,没了你家这牛,我家里两个老人家,可真是拿地没办法,种不动嘞。”
走近了发觉他背上背了人,不是柴,露在外面的脚上裹着纱布,纱布上透着血,薛老伯吃惊问,“小陆,这是谁?”
把人背回家总是要遇到人的,在路上陆言允已经想好了说辞,“是家里的表妹,重病了,姨夫姨母要去北边做生意,照顾不了,叫我带回家来,看顾一阵子。”
薛老伯又惊又急,“这哪里成啊,你家里有一个瘫痪的老母亲,还有个中风的伯父,两个堂弟堂妹还不满四岁,现在已经忙得没手没脚,吃饭都成问题,再来一个什么重病不起的,你这还怎么过……”
陆言允走了一一日,加上袖子里还有两条蛇,现在只想回家歇下,说了声无妨,背着人往家里去。
陆家在村子东面,从村口要穿过一整个村落,百十来户人,无论是下地的,还是下海的,只要是年长的,不是女子就是老人。
换言之,这村子里少有成年,或是壮年的男性,崔漾问陆言允,“这村子里的男子,都去哪里了。”
一路上不少人打招呼,陆言允一边应声,一边回,“陆家村原是在漳郡,都是以打渔为生,四年前村子里的人出海打渔,遇上了倭贼,一个也没回来,报官无用,村子里的人害怕倭贼,全都搬来了这里,一年前倭贼果真上了岸,陆家村内迁得及时,又有宿将军带兵抵御倭贼,村邻们逃过一劫,只是海难时,青壮年的男子都死了,后头去搜救的也没能回来,村子就只剩老弱妇幼了。”
崔漾脑子里掠过舆图,滨海沿线有萧国、魏、李修才,江淮,越地,这里面以萧国、江淮两地的水师最强,抵御倭贼不余余力,倭贼倘若上这两地掳掠,代价极大,里面以越地受倭贼侵扰的次数最多,宿琮手里虽有兵,但越地临海沿线长,常顾之不及,百姓们不堪其扰。
内迁是逼不得已的办法。
陆言允还没到家,先跑出两个端着碗泪眼汪汪的小孩,见了陆言允,先围着他转,“哥哥,这是谁?”
小孩饿得狠,这时却拼了命的想垫脚看清楚崔漾的模样,崔漾淡淡一瞥,原以为小孩会被吓哭,两个稚儿却呆呆站着,手里的碗掉在地上也没察觉,小脸红噗噗的,“是仙女——”
陆言允听了,便无意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