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半,展览会正式开幕,在讲台前,展会主席请了当地政要一块讲了一番话,都是德语,陈翔德语只是个二把刀,顾工的德语倒是不错,他兼着翻译,帮秦威众人翻译了一下,就是致辞欢迎,宾至如归等场面话。
倒是主席自己讲话的内容有点意思,说本届参展新参会的厂家比往届多了50余家,说明展会的影响力日趋扩大,以后展会不排除增加更多的其它国家会场。
甚至还点明了中国有机会。
这让麦文舟觉得挺有意思,以后,看来不用非得挤破头来德国了,在国内参展也是一样。
何况,随着中国市场的愈来愈壮大,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能占据中国市场,就同样能拓展海外市场了。
当然这些念头只是一闪而过。
他更关心的是接下来的展会会遇上什么,秦威租的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放在那么多的参展商里,这么大的厅里,非常不显眼。
他决定先守株待兔。
说他意想不到的是,参展的人流远远超过他的想像,这里到底不亏是工业强国的德国,愿意参加这种硬核到不能再硬核的德国人特别多,而且是从全国涌过来的。他们有的还拖家带口,兴致勃勃地从这个展台看到那个展台,感兴趣的就会停留很久。
趁着还有闲功夫,他在展厅里快速地走了一圈,发现那些人群聚集特别多的地方,都有那种体验区,所谓体验,就是放一台机械设备在那里,还有一些原材料,让观众排队自行体验一把机械操作的快感,可以利用机械制造一些齿轮等简单的物件,然后把这些物价送给观众,这效果非常好,人气爆棚。
但是麦文舟还是有些搞不懂,向普通观众开放这样的体验有多大的用处,但是顾工显然了解更多一点,他解释说,一来,这种展览带有科普性质,对德国人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增长见闻的机会,厂家也乐于向观众开放,毕竟谁能说清楚这些家长是不是哪里的商家,那些孩子受到人生影响,将来可能来自己印象极深的品牌工作;二来,人气其实就是商机,更容易吸引到那些诚心做生意的客户过来洽谈,毕竟洽谈生意和体验区都是分开的。
听后,麦文舟恍然大悟,有些懊悔,他们在设计时根本就没有想过体验区这回事,算是长了个教训吧。
随着人流逐渐加大,来到秦威展台参见的观众还真有不少,有些德国家长还饶有兴趣地看起了中国人制造的车桥产品,和孩子们品头论足,显然多少都有一些相关专业知识。
对这些,魏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