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科长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听到那个叫麦子的年轻人喊他,不由得一愣,有些茫然地看着他,似乎有些熟悉,顿时陷入冥思苦想中。
麦子热情地道,“张科长,您贵人多忘事,不记得我啦,我是麦文舟,五六年前我也在桥厂干过的。”
张科长顿时想起来了,好家伙,都差点忘记这个年轻人了,这都五六年前的事了,记得那个时候厂里是一批刚来没两年的大学生,有的还在实习,有的刚刚能叫上名字,后来省里说要成立一个新的省经贸委,缺人,要在全省借调一批有点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去工作。当时就在桥厂和兄弟分厂里借了三个人,其中有个小伙子,好像就姓麦。后来那三个人谁也没回来,有的留在省里发展了,有的走了。
看来这个麦文舟就是被看中留下的。想到这里,张科长眼前一亮,“对对,我想起来了,你是麦文舟,想当年你可是风云人物来着,怎么样,在这里干得还可以吧?你看,我这……”
闻弦歌而知雅意,麦文舟瞄了一眼两人冻得颤巍巍的样子,立即心里就有数了。
“张科长,这样,你们先跟我到会议室坐坐,里面暖和。一会儿领导到了,你们要找哪位,我帮你通报一下。”麦文舟热情地道。
果然朝中有人好办事啊。张科长两人颇为开心,麦文舟和李大爷打了声招呼,就带着两人走了进去。院里的寒风依旧,但屋里就暖和多了,麦文舟把他们带进一间会议室,然后就张罗着倒了两杯热水,两人感激不尽。
互相介绍了一番,原来另外一位是厂里新调任的刘科刘副厂长,三人随口就闲聊了起来。
“张科长,今天来找哪位领导呢?”
“找综合处的马处长。”
“马处长啊,我挺熟的,以前我在他手上干了两年。”
“那太好了。”
“你们今天找他办事吗?”
“唉……”
说到这里,张科长的眉头就紧锁起来了,不是被逼无奈,他至于要苦哈哈地一大早眼巴巴地赶来么?
麦文舟也没在意,随口问道,“张科长,咱们现在还生产250的车桥么?”
“对,还是。”
“会还是13吨的载荷,2吨的自重吧?”麦文舟一边给他们添茶水一边问道。
刘科副厂长显然对技术更熟一点,有点自豪又有点尴尬地点头道,“改了改,现在自重仅仅不到1吨,传动效率达90%。”
麦文舟听了后,心里苦笑了起来。没想到离开五六年了,居然还是老掉牙的技术。这种老款车桥,台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