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下戏吧。”
谢菱愣了一下。
骆思华苦笑着说:“我刚刚不好意思说,我……有点怕茗姐。”
张叶茗虽然还没有毕业,已经小有名气。
话剧、戏剧这些不必再说,她甚至还参演了去年上映的电影《鲜花盛开的地方》,在其中扮演一个被敌人挟持的游击队员,把角色的冷静、英勇表现得非常出彩。
她经验丰富,演技好,自然入戏也快。
骆思华之前一直都状态平平,这就导致表现出色的张叶茗被迫反复排练同样的片段,难免就表现出不耐烦来。
一来二去,骆思华都对她产生了畏惧心理,生怕演得不好,可往往越怕什么越来什么。
今天就是这种情况表现得最严重的一次。
他早上跟谢菱对戏,对方是引着他走,两人自然而然地就代入了角色。
可到了张叶茗,她演她的,并不管自己能不能跟得上,情绪饱满、投入,跟在台上没有两样。
这种做法自然没有半点错。
戏剧本来就会带有较大的夸张化,不管是演员的表情、声音、语调,都跟正常人说话、行动有较大的差别,否则很难保证场下的观众能接收到自己想要传递的信息。
这种夸张,因为有场上场下的距离,正常来说观众们看表演的时候,除了刚开始那几分钟要适应一下,后面都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偏偏骆思华是搭档演员,和张叶茗面对着面。
他几乎一直处于普通观众“前几分钟”的状态,跟不上张叶茗的节奏。
谢菱听到这个解释,倒是有点理解骆思华的问题在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