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累,但给的工钱也不多,一个月二十块钱,在没有粮本意味着要吃高价粮,而且除了房租还有水费电费,这点钱养活不了许青母女俩,好在没多久,她又找了一家做饭的活儿,也是二十块。
一个月四十块,日常生活是没问题了。
趁着学校还没开学,许沁联系了建筑队,在厂子的东南方向,又加盖了两大排厂房,还跑了一趟上海。
不但订购了最新款的毛衣编织机,还采买了各种羊毛纱线。
然后就开始抓紧时间招工了。
受许支书的影响,她觉得招工门槛的确还可以再提一提,就要求高中毕业好了。
因为这两年,考不上大学的高中生越来越多了,而且复读的人毕竟是少数。一般来说,高中毕业是不难找工作的,但想进机关单位当正式工,也不是很容易,一般都要托关系才行。
大多数人高中毕业,都是进了工厂上班。
她的服装厂规模是比不上国营和大集体,但工资待遇高啊,从学徒转为正式工人之后,工资加奖金,平均一个月都有七八十块了。
大厂子能拿到这个数的,都得是老工人或者中层干部。
可能是因为微风制衣在北京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来应聘的高中生还真不少,当然了,这一点也没有卡得很死,如果本身就是专业的裁缝,简单考核之后,就可以直接上班了。
但大多数的新员工都要从学徒做起,至于什么时候出师,要看个人表现了,若是精灵肯学,一般一两个月,最多三个月就够了。
服装厂毕竟不是简单的小作坊,一件衣服被拆解成数十道工序,由不同的人负责完成,这样不但不容易出错,而且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温师傅负责的部分真丝生产线,虽然现在师傅和学徒都越来越多了,但因为制作工艺的特殊性,目前还是小作坊模式,总体产能比较低,衣服已经涨过两次价了,但即便这样,仍旧是供不应求。
比如旗袍,一年四季都是抢手货,只要一摆上柜台,第二天指定没有了。
普通的真丝衣服,比如许沁设计的衬衫,裙子,睡衣这些早就大批量生产了,这些衣服也很受欢迎,销售业绩很不错,她也想过,要把旗袍制作也给拆解了,肯定比不上老师傅的手艺,不过也不会太差。
那样的话,价格还可以适当的回落。
但考虑再三,她还是放弃了。
本身旗袍的消费群体,尤其是真丝旗袍,就是社会的顶层,这些人不在乎多花几十块钱,要紧的是质量和做工比较好,而且最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