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三年深秋,膘肥马壮的梁国重骑兵再度南下。
这些年来,梁国骑兵南下已是驾轻就熟,很快便突破了周国人口稀少的秦州、遂州。
周国应对梁国南下,也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机制,调运粮草、派遣兵马,也都有条不紊进行。
在建业城中,除了朝中大臣来往的步履仓促了许多,市面上要供战马粮草的豆子价格飙升之外,普通百姓的生活似乎还是一如往常的。
梁国人又打过来了,那又怎样?建业城中的百姓并不慌乱,梁国人能渡过长江来吗?
朝中重臣如杨太尉等人的看法,也是认为这次的战争与之前类似,梁国兵马只是南下劫掠一番,破坏周国的发展而已。从现有的消息来看,他们不认为梁国内部造的船只,能够运载足够多的兵马,经沔水或汉水南下直抵长江。遂州虽破,但巴郡稳若泰山,梁国也不可能飞过巴郡,顺长江而下。
对于梁国皇帝拓跋弘毅来说,大军从秦州南下,其实只是一个“假动作。”他是要吸引周国的视线,麻痹对方,掩盖从水路南下的真实意图。
虽然是假动作,但拓跋弘毅原本预计的要顺利很多。
毕竟周国强在水军,步兵不过尔尔,对上梁国的骑兵更是毫无还手之力。
开战之前,不管是梁国皇帝还是大将吐谷浑雄都信心十足,认为复刻三年前一直推进到长江北岸的成功不是问题。
然而梁国骑兵攻破秦州与遂州,转而东行时,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先是大将吐谷浑一直以来的噩梦,两次折戟的上庸城。
这也就罢了,毕竟按照内部的计划,拿下上庸郡可以稍微放一放——虽然最后还是要攻占上庸郡,才能让沔水南下的路畅通无阻。
在此之外,梁国人惊奇的发现,原本一见了他们,便四散逃窜的周国人,不知怎么忽然有了胆子。在梁国兵马行进的路途中,有时候一间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寺庙中,会冒出几十名骁勇的武僧来,联合当地几百名青壮,暗夜里下手,又或是利用地形之便,几乎能剿灭一支梁国百人的骑兵。骑兵贵重,一支骑兵覆灭,死掉的不只是精细养出来的人,还有精良的铠甲、健壮的战马。而这些,全都成了当地周国人的战利品。
梁国人不明白这变化,但周国人却很清楚。
一来是有了武僧挑头,大家有了组织;二来是梁国已经不是第一次南下,这次可谓新仇旧恨加在一起;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周国自永平新政之后,大量百姓都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从前梁国兵马打过来,是世家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