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诹璩烤傩校媳缸畔汩木啤OL乩崭嫠弑隹兔牵蓝运咽且恢纸馔选K彰蝗胨蝗松故笨蹋咭咽亲畈恍枰幕疃O挛绱茨骼锬嵊肭楦颈淮λ溃⑵厥滞返南ⅲ桓粢惶欤?945年4月30日下午3点30分,希特勒与所有身边人员一一诀别;他走进房间,先杀了心爱的狗,接着对着自己的嘴,放一枪;夫人爱娃则是服毒自杀。当日晚间,红军冲进第三帝国国会大厦;柏林满街都是难民,整城一半沦为废墟。
杜鲁门回忆战后巡视柏林,望着衣不蔽体的民众茫然走在街上,两眼无神。当晚杜鲁门于日记中写下:“此刻,我毫无胜利的欢愉。”
66年过去了,欧元区战胜国泰半倒下。唯独德国,永如奇迹,永远有能力东山再起。
德国爬起来,并不容易。德国没有陷入高社福支出累积的国债危机,靠的是2003年起一连串退休法案改革。当年总理施罗德(Gerhard Schroder)不顾抗争,大力推行重大计划《2010大议程》(Agenda 2010)。这项改革方案取消欧洲普遍过高的退休年金,调低失业救济金水平,并放宽僵硬工时监管;与工会达成一份劳、资、国家竞争力三方全赢的“全面协议”。
当时全球经济虽处于网络泡沫化及亚洲SARS恐慌中,德国并无重大经济危机。但施罗德尝试说服国会与工会,德国如果不在体质好的时候改革,等病入膏肓,才来解决问题;工人及国家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个听起来平凡的《2010大议程》,好似平淡无奇;却是一个惊人的协议。德国总理眼看中国、东欧廉价劳力崛起,他亲自出马与工会领袖面对面谈判,最终换得他们对全球经济趋势的理解。于是破天荒地,工会同意以更低的薪资交换更大的法律工作保障;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数字,过去十年,德国薪资实际降低4。5%;工会的让步换来的是工厂尖端技术不外移,德国出口竞争力也大增。
德国2011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6。1%,人口虽仅8200万,却维持全球第二大出口国地位。出口在过去十年,为德国带来巨额的经常项目盈余,每年贡献三分之二增长。
施罗德的远见,使德国成了如今唯一傲视欧洲的国家。就在它的边界,法国至今仍维持每周工时30小时的法律规定,经济疲弱;英国首相卡梅隆直至近日才提出改革退休养老金方案,结果6月30日75万人公私营部门大罢工;英国《卫报》引用工会发言人谈话,“我们要向政府宣战。”
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