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铨在奏折里说,南京政府的那几个头头脑脑的,几个所谓的“天使”他在南京都见过,除了会摆弄一些奇技淫巧的东西,不过都是平常人,大清朝廷有圣明的皇上和皇叔父摄政王的英明领导,没有惧怕他们的理由。
冯铨还从曲阜孔家派人不远千里来找投靠朝廷,分析出南京政府不尊圣人之道,时日久了,必为天下读书人所摒弃,其必不得长久。
如果说冯铨的奏折只是从理论上分析了大清朝廷的神圣性、合法性和南京政府的妖孽性,以此来判断大清是不可战胜的,那么有些汉臣在奏折里切切实实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多尔衮已经让人把这些建议分门别类,准备召开专门的廷议来考虑是否施行。
当着小皇帝的面大家都没说,不过当小皇帝退下去之后,索尼就毫不客气地指出:“不要以为这些汉臣都是为了我大清的,只不过南京的那帮人过来了,他们就再也没有官做了。前明朝的大臣们他们都是挑着用,这些汉臣在他们眼是算是‘汉奸’吧?又怎么会用他们?”
多尔衮白了一眼索尼,有些怪这老头总是不识时务,这个道理他何尝又不明白?只是到了这个时候,不过是用这些来聚聚人心罢了。
尽管武英殿里留下来的绝大部分都是满臣,但范文程还是被多尔衮给留了下来,被索尼这么一通直说,多尔衮觉得有些难堪。把目光看了范文程。希望他能帮自己说几句话。
“不过以臣看来。这并非是坏事,只要这些大臣们还必须依靠我大清朝,那么他们自会尽心尽力做事,从这个上面说,朝廷还是可以对给朝廷献了可用之策的汉臣给予奖赏,如此既可安其心,也可令人更加用心为我大清做事。”范文程当然理解多尔衮的意思,想了半天。他也只能从这个上面帮多尔衮说说话了。
户部尚书巴哈纳站了起来,刚想说什么,多尔衮瞪了他一眼,巴哈纳看了一眼多尔衮,摇了摇头又坐了下去。
“巴哈纳,你有话就说,不就是户部已经无银无粮了吗?还有什么说不出口的?”看到多尔衮不让巴哈纳说话,另一位皇叔父摄政王济尔哈朗冲巴哈纳说道。
这要搁以前,济尔哈朗是不会逆了多尔衮的意思,但自从大清国的军队在战场上连战皆败。满人大臣开始对多尔衮多有不满,济尔哈朗对多尔衮的专权当然也很有意见。以前都忍住了,今天终于忍不住要发发牢骚了。
多尔衮转头看了一眼济尔哈朗,济尔哈朗却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并不理睬多尔衮的眼光。
巴哈纳看着龙椅下面的两个坐在椅子上的人明争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