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颇觉头大,从长远看,这二百多万两银子不算多,但现在让临时政府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银子,恐怕对临时政府的经济发展计划有很大的影响。
九多万明军被约束在桂林城外的军营里不得离开,刘肇基和李成栋、楼挺等人开始带着从三个师抽调的军官开始了考核。
得知通过考核就能加入国防军,这让明军从将领到士兵都充满了期望。
考核的第一项就是十里长跑,没有出刘肇基和李成栋等人的意料之外,这些明军除了少数最底层的将领能够跑下来,那天被集合起来的将领们没有一个能够跑下来,士兵们能够完整跑下来的也只有二万多人。
待其他的考核全都进行完毕,二万多人也只剩下了九千多,这让刘肇基和李成栋都非常失望,本想在广西就把部队全部完成扩编的愿望看来要落空了。
通过考核的九千多人被单独集中了起来,待完成一段时间的集训后再分到一师和二师。
没有通过考核的八万明军变得愈发不稳定,就在大家都有些着急的时候,从广州押运来的粮草终于到了,同时带来的还有临时政府的最新指示。
罗剑和史可法也知道广西还聚集着大量明军,这近二十万人如果处置不好,就会直接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罗剑想到了另一个时空的建设兵团和各种工程兵,随着南京钢铁厂的建成,宋应星等人已经开始对蒸汽机车的研究,有着相对成熟的技术,又有蒸汽机上舰船的经验,想来也不需要很长时间。
罗剑提议首先在南京和杭州之间修建一条铁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修建铁路可是个大工程,需要大量的人手,罗剑想到了广西的大量明军。
改编成建设兵团和工程兵后,这些人仍是军中编制,只不过他们不再领政府的军饷,而是改成了工薪制。
待临时政府的这个办法通知下去,得到了明军的广泛欢迎,只是许多将领却不再愿意呆在军中,路振飞同黄得功一商量,这些将领却是无一点用处,干脆去留自便。
结果赵印选和胡一青都带着一百多人的亲兵离去了,至于最后到了哪里,却不为人知。
第二百三十八章 政治风向标
进入工程兵部队的明军有五六万人,其他一部分人仍是选择了回乡,路振飞和黄得功还是尽量筹集了一些银两给他们发了一定的路费和安家费。
桂林近十万明军的问题解决之后,在一师的陪同下,黄得功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南宁,这儿也有六七万明军。
工程兵人数也不能太多,这里的明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