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年纪小一点的两个留在家里由姜奶奶照顾,姜爸和二叔姜德禄陪着姜爷爷天南海北的跑。
当然了,老爷子因为厨艺结识的朋友遍布各地,大部分从朋友那里得来的消息都是靠谱的。
什么东北大酱、山西米醋等等,老爷子都去找过当地最好的、最正宗的来品尝,用来做料理。
有些交上朋友了,还成了老爷子独家的“供应商”。
但是偶尔也有遇到不靠谱的。
在很多老厨师眼里。
觉得机器生产的东西,没有手工制作的味道好,缺少一种亲手制作的“温暖”的味道。
姜老爷子也是这个想法。
姜爸和姜德禄陪着老爷子到处找食材和调味料的时候,难免会到乡下或者山里找一些老的手艺人。
咳咳,有时候难免就会看见一些……不大卫生的现象。
做东西之前不洗手什么的,就不说了。还算是问题不大严重的。
有些地方,他们做腌菜,都是让人直接用脚来踩出来的。
当然更恶心的做法也不是没有……
看的多了,姜爸和姜二叔都不免的对这些产生了心理阴影,会觉得一些调味料或者腌制品不干净。
由此,姜爸就萌生了自己做酱料、做调味料的心思。
姜二叔干脆就卖新鲜水果去了。
姜老爷子在确定自己的两个儿子不愿意继续学厨之后,倒也没有强求,反而在姜爸创业阶段帮了不少忙。
比如说,研究新款调味料。
有老爷子帮着研究打开了局面,姜爸的事业才慢慢的发展起来了。
后来即使姜爸也培养了新的研究调味料的师傅,遇到瓶颈了,也还是会找老爷子帮忙。
这会儿,老爷子帮着研究的就是前段公司研发的新型的蘸酱。因为尝过之后都觉得好吃但不够突出,觉得还差点味道,没办法之下找了老爷子帮忙。
姜妤就在桌子旁坐下了。
面前四碟酱料,姜妤先用筷子蘸了尝了一下,中间还会用水漱口。
基本确定了每一款大致的味道之后,再用清水烫了肥牛,然后蘸酱试吃。
姜妤闭着眼睛仔细的分辨每一口不同的滋味,最后睁开眼睛确认,“一号和三号味道更好。”
一号酱鲜味比较重,三号后味带着一点点甜,都很好吃,但是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所以姜妤选了两个。
老爷子点了点头,对这个结果很认同,“我也觉的这两个味道突出一点,另外两个给人的感觉就不明显。”
说着姜老爷子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