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也是烟消云散了。
亏得上官翎有位医术过人的兄长上官翔,在他的保驾护航之下,卫旭磕磕绊绊活到了二十岁,还娶了媳妇进门,可惜没有留下子嗣,就一病去了。
卫夙对待后宫和子女,一向算不得精心,无论嫔妃还是君侍,都只有颜色最好的几年能被他记住,若是娘家强势的,失宠后尚留几分敬意,否则就是彻底抛诸脑后。诸多皇子皇女,除了最早的元康公主和卫明,也就卫昭由于酷肖君临,得过他几分青睐。所幸欣贵妃去得早,留给卫夙的印象还算不错,她的兄长又都能干,因而卫夙对卫旭,虽说不上宠爱,也有几分怜惜。
卫旭无子早逝,王爵无人继承,卫夙有意给他过继个嗣子在名下,日后也好有个侍奉香火的人。谁知卫旭的兄弟们,都没有适合的儿子可以过继给他,这件事便拖到了今日。
首先,卫明是嫡出,卫旭是庶出,从来没有大宗过继小宗的道理,太子的嫡子,自然也不能过继给郑王。偏偏太子和内君情深意重,东宫不说侧妃、侧君了,就是个通房宫女都没有,指望太子生个庶子出来,那是不现实的。再看鲁王卫晓,他和卫旭都是庶出,他的儿子除了继承爵位的嫡长子,都能过继,没有嫡庶的限制。只可惜,卫晓大婚六年,好容易才在去年生了第一个儿子。
除此之外,卫昭流落扶余,卫时尚未成年,更是指望不上。皇帝的孙子没有合适的,卫家的宗室未必就没有适龄的孩子,只是那样的话,皇帝不乐意了,宁可再等等看,也不愿意便宜旁人。
四个月前,卫昭携子归来,卫夙原是打死不肯承认卫崇荣的,但卫昭以死相逼,姬婉又劝他说,卫崇荣是庶出,认了也无妨,正好过继给卫旭。如此一来,卫旭后继有人,郑王妃下半生有靠,卫昭少了个包袱,也好说亲,简直就是一举多得。卫夙想了想,承认皇后的话很有道理,这才勉强认了卫崇荣,还逼着卫昭给他取了个和其他皇孙不同的名字。
卫夙和姬婉都没想过,卫昭和卫崇荣对过继之事有何看法,还有郑王妃,她是否愿意接受一个来历不明的嗣子。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不重要的,他们的做法,绝对是为了他们好。
先说卫昭,按照卫夙原来的意思,他是要把卫崇荣远远送走的,让他和卫昭今生再不得相见。这样,有关卫昭的那些传言,就永远都是传言,谁也不能证实,对卫昭而言,可能是最好的做法。但是卫昭不同意,抵死相抗,愣是把卫崇荣留了下来,给自己和皇室徒增无数困扰。
把卫崇荣过继给卫旭,卫昭照样能见到他,而卫崇荣,则是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