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水就像是突然活了过来,一明一暗地游来游去,简直是巧夺天工。
朱慕昭看她一边答话,一边偷瞄茶几上的两仪壶。像是个瞧见稀罕的小孩儿,他的面容不禁柔和了少许,对她笑道:“这只两仪壶是当年辛老院士的得意之作,茶水入壶,消得一刻再取用,便多了些提神明目的奇效,你不妨试试。”
他口中的辛老院士,并非会记司左判官辛雅,而是辛雅的父亲,曾在太史书苑教学的辛老太爷。
余舒今天本来就是到大提点这里卖乖的。于是就顺着他的话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刚刚入口不觉得如何,只是比寻常茶水少些苦涩,但是过了一小会儿,她就明显地察觉到有一缕凉爽之气涌上头顶。人也跟着清醒过来。这种感觉。让她想到了同样是出自辛家的仿制太清鼎和醍醐香,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她手上有辛家馈赠的一小部《奇巧珍物谱》,上面不见有这两仪壶的记载。想必也是辛家的不传之秘。
“下个月初一是你与景尘的好日子,你仔细着,不要再出什么岔子。”朱慕昭如此叮咛她,只字不提朝中的风云变幻。
余舒将茶杯放回原处,看着他运筹帷幄的样子,佯作好奇地发问:“听说太子派人前往宁冬城问罪,要将东菁王押送回京?”
朱慕昭道:“姜怀赢抗旨不尊,理当严惩。”
余舒神色迟疑:“东菁王既然已有不臣之心,又岂会束手就擒,若是他不肯回京,又当如何?”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轻描淡写一句话,余舒听着背脊发凉,太子眼下只是一个傀儡,大提点才是这个朝廷的决策者,东菁王尚未起兵谋反,他就将其认定成乱臣贼子,俨然是他早有预料会有这一天,那他会不会也知道薛睿带着云华前去投靠东菁王了呢?她为何觉得大提点这句话另有所指。
“你在担心什么?”朱慕昭冷不丁地问道,余舒轻咳一声,掩饰了不安,欲言又止地说:“传言东菁王麾下有二十万兵马,东北军个个骁勇善战,在沙场上往往能以一敌三,朝廷要降服他只怕是不易吧。”
然而朱慕昭运筹帷幄地对她笑了一笑,不再多说。
余舒生怕他看出来她是在套他的话,不敢再问下去,老老实实地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告退了。
* * *
宁冬城背临两江,一面靠山,占据兵家常胜之地,自两百年前建成后,便镇守着大安边陲,北拒鞑靼,东震海外。可以说大安近百年的太平盛世,有一半都是姜家东北军的功劳。
清明过后,北方渐渐回暖,常年驻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