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国家财产从公到私的转移。
她模模糊糊又想起了上辈子似乎隐约看到的相关报道,说俄-罗斯人一天天醉醺醺的, 大街上全是酒鬼, 大家拿到私有化证券第一件事就是换酒喝,所以喝掉了获得社会财富的机会。
但以她这一路在莫斯科街头行走的经历,对,这里好酒的人的确不少,却并没到那种程度。大部分人还是在努力生活,好像没那样颓唐。
也是, 想想后来的寡头经济, 掌握了话语权的人肯定要洗白自己, 把罪过推给受害者。
那句话不是一度很流行吗?你穷,你就该反省你自己, 因为你懒因为你蠢因为你不思进取。
全然不提有的人轻松惬意, 是因为骑在别人头上由别人替他(她)负重前行。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历史是挂小说的钉子。
她小声嘀咕:“这个私有化证券是真的悬。真想搞,为什么不实名制?”
为了安全起见,朱莉跟她睡一间房。
秘书默默地看了眼老板, 估计老板肯定在头痛要如何把卢-布花出去,否则没必要重复已经下了定论的事。
周秋萍的确懵, 手上卢-布太多了, 如果不能妥善安排, 一下子都推出去, 反而会把价格给炒起来,那就得不偿失了。
她在心中列出清单:第一、农业、养殖业和它延伸的食品加工业。
这个前期投入成本高,获利周期长,但如果能长期持有土地和厂房,应该有发展前景。
现在这块竞争小,而任何生意都是刚开始的时候好挣钱,等到市场饱和就难了。
只是眼下俄-罗斯延续的还是苏联时代的农业租赁方式,并不直接租地给外国投资者,需要从承租人手中转租。也就是所谓的二房东政策。
如此一来,风险系数也大大提高了。尤其是万一到时候人家看到地里出息大,要把地收回去自己种或者又随意提高租金怎么办?
别说农民朴实不会干这种事。她自己就是农民出身,不敢带这高帽子。在国内这种事也常见的很。
通过拍卖弄商店和加工厂这种小型企业。
大企业人家号称要分给全体国民,小的才会拿出来卖,至于卖成啥样难说。毕竟寡-头经济的盛行意味着小企业很容易被吞并。
周秋萍猛然坐起身来。
隔壁床的朱莉被惊醒了,茫然地问:“老板,什么事?”
“没事。”周秋萍摇头,一边翻自己的笔记本一边安慰对方,“你睡你的。”
她拔下笔盖,在笔记本上列出投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