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被定义成了老白脸。
周秋萍越想越觉得世界好可怕,毫不犹豫地决定置身事外:“这事儿我管不了,我随便你俩怎么睡,你还是自求多福,我要去挣钱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她才不去自讨没趣呢。
第493章 母爱
周秋萍一整天的时间都红红火火, 恍恍惚惚。
好吧,她还是没见识,不够淡定, 这点小事就能让她动容。
她不得不强打起精神, 和曹敏莉分手之后就跑去美术电影制片厂,找人谈合作的事。
海城的美术电影制片厂, 那可真是一代传奇。多少70后80后的童年全是由他们承包的。
什么《大闹天宫》, 什么《黑猫警长》,妥妥的白月光。
当然,后面他们就沦落了。准确点讲是所有的国产动画片都沦落了。制作动画片成了骗取补贴的手段,外包再外包,真正干活的人拿到手的钱都不超过1/10。
说实在的,这并不怪他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美术电影制片厂是典型的制度产物。成也制度, 败也制度。
在计划经济时代, 制片厂的动画艺术家们不需要考虑市场。
当时国家给动画片收购价是一本10万块,木偶片则是8万块, 剪纸片少点, 也有7万块。正常情况下, 一年收购任务是10本。这样美影厂每年营收差不多100万,那会儿很够全厂职工的开支了。
如此一来,当年的老艺术家们只需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摆在动画制作上就可以了。所以他们产出的动画片考虑的是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
至于商业价值, 不好意思,计划经济的特点就是它给你什么你接着什么, 你没有选择权。
在这种近乎于躲进小楼成一统的环境下, 艺术家们可以不受外界感染, 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十年磨一剑都没问题, 出来的能不是精品嚒。
什么水墨动画之类的发明创造,正儿八经形成了自己的拳头产品。
但市场经济的浪潮一来,美影厂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要怎么形容呢,就是以前他家走的是高端私人订制手工制作路线,现在要求大规模生产成衣了。
但他们的现代工业化没实现。国际已经走电脑制作的路线了,他们还停留在老式手工作坊上,无法实现批量化生产。
当然,这还不是最致命的。因为正常情况下高定有高定的目标顾客群,成衣有成衣的市场。
放在动画片上,这套行不通了。失去了统一的采购,1分钟动画片制作成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