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赵大姐吓了一跳,直接表态可不敢。
她这农场固定资产虽然已经上千万,年纯收入也要近百万,但跟买飞机买航母的人比起来,那绝对提不上嘴。
“周老板你客气了,要发财也是你带我们家发财。”
周秋萍笑道:“大家一块发财。”
农场面积太大,没逛完一圈就足够消耗一上午。
赵大姐坚持要留他们吃中午饭,强调都是自己家种的养的东西。
周秋萍也没跟人客气,她还想趁机尝尝这里产出物的水平。
因为白羽鸡水分含量高,不适合红烧,所以端上桌的是先卤后烤的鸡,味道很不错。
除了烤鸡之外,桌上还有豆腐鱼头汤外加腐竹烧肉,都是硬菜。再配上两道炒时蔬,待客完全不失礼。
最精彩的是菠萝饭呀,主食就是农场自己做的菠萝饭,味道很不错,当真很有范儿。
周秋萍半开玩笑道:“您要是改行开饭店了,那生意也肯定好。”
赵大姐摆手:“哎哟,我可不敢受这罪,开饭店实在太累。”
大家正闲聊中,外面又来了客人。赵大姐亲自出去接待。
陈自强趁机问周秋萍:“你真打算投资这农场了?”
周秋萍笑道:“那也要看人家愿意不愿意。当然,最好是能多找几块荒山,然后分开来盖养鸡场,这样才方便养不同批次的鸡,加工厂时刻都有货源供应。”
她还是很看好赵大姐的,对方有眼光也有魄力,舍得在事业上做投资。这点极为难得。
大概是因为大家都苦惯了,加上80年代的个体户基本上都是实在过不下去,不得不硬着头皮豁出去才开始做当年被称之为□□的事,所以他们习惯了以小博大,普遍舍不得投入更多的资金。
跟他们一比起来,赵大姐的手笔实在大。
这也意味着一旦双方开始合作,人家不会轻易退缩,毕竟要考虑沉没成本问题。
赵大姐又走回屋,跟他们道歉:“实在对不住,我有老朋友过来了,我得陪他们喝两杯。”
周秋萍赶紧表态:“没事儿,您忙。”
赵大姐又解释了句:“是以前一会儿下放的知青,多少年没见了,他们特地从香港过来看我。”
那的确是老朋友,都见证了彼此的青春。难怪赵大姐激动。
就连陈自强也强调:“赵大姐你过去吧,没事儿的,咱们都是自己人。”
这农场的餐厅近乎于农家乐,因为要经常招待各地的客商,所以有好几个包间。
赵大姐的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