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好歹有不少民用船卖出去解燃眉之急。而他们厂因为定位特殊,之前生产的基本都是航母。前段时间被俄罗斯开走了一艘,剩下的两艘现在都停工。这两个庞然大物一停下来,全厂都跟着停工。生活可想而知有多艰难。
双方上货轮看了一圈,周秋萍毫不犹豫地砍价到200万美金。别说她缺德,商品市场就是这样,你急着卖就只能贱卖。好比匈牙利的华商抛售货物,哪个不是三文不值两文。
但这个砍价对造船厂来说太狠了,完全超出了接待他们的这位工程师的权力级别。他没办法,只能表态去请示自己领导。
周秋萍可有可无的模样:“行啊,如果你们领导不同意,那我就另外找一家吧,省得你们为难。”
卖家和买家永远要打心理战。买家可买可不买的话,卖家就会着急。
说来说去,造船厂还是吃了计划经济的亏。在苏联解体前,他们拿的主要是军方订单,他们就没有市场概念。只需要上级一个指令下来,他们埋头干活就可以了。
所以面对周秋萍这种纯商人,造船厂的人就特别被动,甚至主动表态可以带着她去见自己的上司。
生怕煮熟的鸭子飞了。
周秋萍不得不握紧了拳头,告诫自己不要心软。做买卖的谁敢心软,谁就死的很惨。
厂长正在招待贵客,让他们在外面等了会儿。
庞老板压低声音用中文提醒周秋萍:“你差不多得了,那么大一艘船,200万美金可以了。”
周秋萍笑眯眯的:“要不您借钱给我?”
不掏钱滚蛋,有你说三道四白当好人的吗?
庞老板立刻缩脖子,坚决不多嘴了。
厂长送一位穿着军装的人出来,两人都表情轻松,显然心情不错。
等送走客人之后,年过半百的厂长才过来亲自招待客人。
周秋萍开门见山,表示自己只能出200万美金。
她还抛出了诱饵:“中国是个很大的市场,中国的航运业在发展,需要大量商船。我之前从俄罗斯买了两条船,已经交付航运公司使用。还有两艘船,很快就要出发,也已经签下了租赁合同。这一回是因为在俄罗斯的造船厂,他们向我推荐了你们船厂。如果这艘船运营效果良好,那么以后我会优先考虑在你们厂定制商船。”
她半开玩笑半认真道,“毕竟你们是造航母的,水平应该过关。”
只是黑海造船厂虽然急着回血,却也不愿意吃大亏。200万美金的售价对他们来说,根本没办法解决眼下的难题。他们需要把价钱往上提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