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各种商品的销售地点以及相关商务知识。
这样一来,有了这份报纸,匈牙利本地人想买中国货就知道该去哪儿买了。而到匈牙利做生意的外国商人也可以借此了解华人市场。
因为这报纸还有一张英文版,缩略介绍的相关商务情况。
一份报纸受不受欢迎,就看它能不能提供大家想要的信息。50福林一份的售价,让它在华人圈里地位超然。
当然,也有遗憾。那就是匈牙利对于报纸发行权控制的很严格,迄今为止,《旅欧报》无法以正规渠道发行。
匈牙利的管理部门不管华人自己怎么传播报纸,却不会让他们卖给匈牙利人。
好在中餐馆已经开遍了布达佩斯的大街小巷,其他城市也有。它们就成了这份华语报纸最好的传播媒介。甚至有人为了了解中国货的情况,特地去中餐馆看报纸,当然,碍于情面,他们也会买点吃的。
如此一来,中餐馆当然欢迎报纸的进驻。
这种不可思议的传播模式,让《旅欧报》名气越来越大,甚至不少当地主流媒体也从上面摘抄文章,或者以此为依据进行分析。
卢振军没说出口的是,这也是他今天到海关来,为什么要带上叶文兰的原因。
她在布达佩斯的媒体圈已经小有名气,实在不行了,可以借用媒体朋友的笔杆子和打字机来制造舆论压力,让海关退步。
卢振军感慨万千:“你说这些开餐馆的都是老熟人了。人家碰上了难事,咱总不好撒手不管。我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接了。”
做生意就这样,只要不是一锤子买卖,那就得互惠互利,才能常做常有。有的时候,结下的人脉比一笔买卖更重要。
周秋萍朝叶文兰竖起大拇指,真心实意地夸奖:“你可真厉害。”
叶文兰立刻摆手:“谈不上,主要是市场空白,大家刚好用得上。”她又开玩笑道,“最重要的是卢总不怕亏本。”
在异国他乡办报纸真的不挣钱。海外早就流传一句至理名言:自杀的最好方式就是办报刊杂志。
现在大批华人被驱逐,《旅欧报》也失去了大批读者,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周秋萍想了想,给她出主意:“要不你们拓展下俄罗斯的业务吧。苏联解体,过去做生意的中国人会更多。他们迫切需要这些信息。而且卢总在那边有办事处,方便收集信息。”
叶文兰却摇头,相当为难:“我们没足够的人手,我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编辑因为没有居留证已经申请去德国留学了。”
这是个悲伤的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