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他与罗本等人去淮扬应试,可谓顶了全天下读书人的骂声,凡是自觉“心存忠义”者,无不认为他们这些人乃是以身侍贼,目光短浅,一些昔日的文友,甚至公开写了文章,宣布与他们割席断交,而谁当初都沒想到,只是在短短几年后,淮扬大总管府便有了问鼎天下的实力,大元朝却眼瞅着便要日薄西山,那些昔日骂他们几个目光短浅者,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來,昔日的文友们,也找各种理由,逐渐恢复了书信往來。
可以预见,如果此番北伐成功,他、罗本、叶德新等人,有可能便会名标凌烟,而届时排着队上门投效,希望被他们举荐的“末学晚辈”当中,也不会缺了某些昔日割席断交的聪明人,这种扬眉吐气的快意,每次想起來就令人心醉,哪怕是一滴酒都不沾,言谈间也会带出几分熏然。
“良将未必,有我长江讲武堂在,主公哪里还需要从外边另寻良将,。”张松的心态,却远比陈基安稳,见对方说得高兴,笑了笑,低声凑趣,“依张某陋见,主公乃千斤市马骨尔,如此善待了一个伯颜,将來就难免有什么宝音、不花、蛤蝲,主动來投,如此,我军北伐路上,又可以减少许多阻碍。”
“嗯,,张主事见识高远,陈某佩服!”陈基虽然不喜欢张松当众扫自己的面子,却也不得不承认,对方所言更有道理。
“不敢,不敢,张某也是随便猜测而已。”带着几分喜悦,张松笑着摆手。
二人相视而笑,心中都有些志得意满,就在此时,却听见枢密院副知事刘伯温轻轻敲了敲桌案,低声提醒道:“主公,据伯颜刚才所说,大都城今年冬天粮价远低于去年,城里的人工和铺面租金,却在稳步上涨。”
“此事咱们回衙门里商量。”朱重九迅速从沉思中回转心神,低声吩咐,“把军情处相关信息都收集一下,不光限于大都,然后再计算一下,如果真的行此险招,咱们这边将要承受多大损失,以及民间会有什么反应,最后,再谨慎决定。”
“是,微臣这就去安排谋划。”刘伯温沉声答应,郑重施礼。
刘伯温又再故弄什么虚玄,非但陈基和张松觉得有些不满,徐达、俞廷玉等武将也暗自皱眉,大军北伐,此刻真的已经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当口了,这个时候,对于武将们來说,枢密院能不再画蛇添足,还是别画蛇添足才好。
带着满肚子的狐疑,大伙下了酒楼,坐着马车返回城内的临时大总管行辕,先由行辕内的枢密院实习参谋们招呼着,喝了几盏清茶,坐在通风处醒了一会儿酒,随即,由被刘基派专人请进了议事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