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把所得拿出一大笔來邀功,朱重九原本不打算收下,而现在,既然陈友定的罪行追究不得,这笔钱对于大总管府來说,就不要白不要了。
突然间多出上百万贯金银來,如果都当奖赏给将士们,然后再流通到市面上去,肯定会给淮扬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倒不如拿出其中绝大部分來,从北方豪门手里收买田产,进而缓和双方之间的冲突,减少沒必要的杀戮。
“主公必为千古仁君。”刘伯温闻听,再度认认真真地给朱重九施礼,“然百万巨资,未必足用,况且许多人在乎的不是钱财,而是其与君王共治天下之权。”本书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第二十五章 备考 下
“共治天下绝不可能。”朱重九也收起脸上的遗憾和疲倦,非常认真的摇头,“天下为公而非为私,君王不过是百姓之代言人,要集天下之力,为天下人谋求共福而已,至于士大夫,他们想要获取权力,必须拿出些真本事來,而不是光凭着垄断知识。”
天下为公,乃是礼记中的名句,也是自周朝以降,世间读书人们公认的至理,所以刘伯温对此并无异议,但“君王是百姓的代言者,要集天下之力,为天下人谋共福”之语,却远超过了他的理解范围,至于朱重九那句“士大夫光凭着垄断知识而获取权力”,更是他以往闻所未闻,骤然听在耳朵里竟宛若惊雷。
“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朱重九这几年跟着女学霸朝夕相处,古文功底很是突飞猛进,顺口引了一句《孟子》,将垄断两个字的本意点明。
垄断者,立于市集之高操纵贸易也,古人早就知道,欲获取最大利益,就必须独占经营,而自有科举以來,士大夫把持朝堂的手段,凭的就是对知识的独占性,你改朝也好,换代也罢,只要国家需要治理,就必须用到读书人,而只要用到读书人,则十有七八出自地方望族,地方望族出來的读书人把持了政务,就会主动替本族或者同窗、同学谋取好处,进而与其他读书人联手,为全天下士绅张目。
而那些穷人家的孩子,则一般都读不起书,即便勉强读得起,大多数情况下,也会像赵君用那样因为找不到举荐人而无缘参加地方上的考试,更无缘于官场。
所以中国的士大夫阶层,从不在乎改朝换代,也不在乎外族入侵,反正无论谁当政,他们这个阶层的权力和利益都能得到保障,倒是眼下淮扬所推行的那一套生而平等理念,他们非常在乎,因为此理念严重触犯了他们的最根本利益,令他们口诛之,笔伐之,哪怕有朝一日朱重九死了,他们也恨不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