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路线,不直接向小姨献殷勤,而是对小姨身边人讨好。这不元宵节又跑来了,驮着默北高兴的站在人群中观看表演,笑呵呵的,一点儿也不觉得累,还时不时的跟小姨说话,叫她扶好默北,小心被摔着孩子了,趁机和小姨说话。
表演者穿着民俗服装,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意,快乐的扭着。
整整三个小时的表演,让他们看得大呼过瘾。这个时候的表演大都是即兴的,原汁原味的,很有民间特色,没有经过雕琢的。
梁子他们元宵节却忙得脚不沾地,四处的兜售货物,见缝插针。
闹完元宵,吃过元宵后,晚上孩子们在点上纸灯笼,这个年就算过完了。大人们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工作。老爸回到市里跟着建筑队上京城去了,盖大楼。老妈手续办理的很快,过完年就到姥姥家隔壁的文教局上班了。该上课的上课,姥姥也开始她的蒸馒头,日子忙碌而充实。
方默北在拿到小提琴前,林老爷子已经开始教她小蝌蚪了(五线谱),过了元宵节后练习用地小提琴也终于送到了,而她也开始了正是的学习生涯。天赋就是天赋,比起默北认字来,识谱的能力,那可真是天差地别,林老爷子整天笑呵呵的,又捡到一个宝。
这不刚过完年事情办妥后大诚子就跑来了,把乡下发生的事告诉了方默南他们。整个乡下都高兴的不得了,县里专门拨款统筹安排,买的上好的塑料薄膜,费用县里先行垫付,收获时扣除就行。至于和郝伟贤订的只是草签的合同,履行日期直到蔬菜大量上市时。这样也不用大诚子他们自己费劲儿的弄玉米杆儿,有了大把的时间,闲得慌这不就急忙忙的跑来了。
来的正好,方默南正想着存折上的钱怎么花出去,怎样让利益最大化,又花的有意义。人赚钱难,钱生钱容易。钱放在银行生利息,那简直是惨不忍睹啊!
这段时间商店的销售,方默南的存折又鼓了起来,而且以前在农场干过,知道饲料的配方,主料基本上都是,玉米、麦麸皮、豆饼(粕)、棉仁粕、花生饼等等,根据需要配比。她没有选用骨粉,而是用蚯蚓代替。摆弄一个饲料厂应该可以,亲戚还可以搞些副业——养殖业。
方默南把自己完整的计划书又递给了林老爷子,禽、蛋、肉生活的必需品。
林老爷子道:“南南,这菜篮子计划的另一半吧!这想法好是好,但这做买卖最不好整的其实就是亲戚之间的合作,七股主事八股当家,没有个稳定的章程。成了最容易遭到这分利不匀的问题,为两毛半钱弄得亲戚不亲戚的。败了也是你怨他、他怨你的,整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