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因为只是沾边,且他早在礼部为官,也并无大权,所以一直以来皇帝都没想着要动他,也没必要。
但王泉是齐王的亲戚,这也是人尽皆知的。
今天这个关键的时候,此人突然跳出来弹劾定边侯,分明是为齐王彻底的铲除后患。
王泉抓的机会也很准,今天朝堂上光明正大的在议论赵氏太妃的私通案,他此时又将要弹劾的定边侯的罪状一一罗列出来,朝臣们都听见了,记住了。
到底办不办定边侯,皇帝没什么犹豫,即便是对他所作所为有所耳闻,但一直并没有想要办他的意思,从开始就想的是睁只眼闭只眼,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定边侯在济南,可以为皇帝掣肘钳制齐王。
只要有这一条,定边侯做多少违律的事情,皇帝都未必要处置他。
但是现在,王泉当着朝臣的面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摆出这么多违律的罪状来,朝臣们不会去管现在查出来多少证据,只听着这些罪状恐怕就已经上头了。
果然,马上就有大臣出班:“定边侯养兵自重,这是谋反的大罪!”
“此事还需要查实……”皇上道。
“皇上!臣有本奏!”一个大臣跳了出来大声叫道:“定边侯圈占百姓良田,乃有确凿实证!臣去年奉旨下齐鲁收取海盐盐税,在济南曾经被定边侯多方刁难,甚至有百姓半路拦臣的轿子喊冤,状告定边侯抢占自家田地,还抢了家中女儿!实在是罪不可恕!
臣已经将此事专门写成了折子上奏。”
皇帝没问奏本在哪儿,或者什么时候上奏的。
很明显,因为常易揣摩了自己的心思,所以将这道奏折压下了,没报上来,这叫留中。
哪些折子递上来,哪些折子留中,由司礼监太监说了算。
朝廷上,很容易出现墙倒众人推的局面。现在就是如此,一个两个的大臣冒出来弹劾定边侯,那么就有三个四个出来,因为是紧急弹劾没有奏折的,所以就当着朝臣的面将弹劾的内容说出来。
桩桩件件,都是违律的事情,很多还有些严重。
朝臣们都有种凑热闹的心态,一个人说定边侯罪大恶极,另一个可能就说他欺君罔上,第三个人可能甚至会说他意图谋反。
于是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群情激奋,大家火冒三丈的大声怒斥定边侯的各种罪状,如果不是定边侯这会儿不在朝上,这些人说不定会扑上去生啖其肉喝其血!
最后这些人吵吵完了。
内阁另一位老臣出来,和刚才的高泽一样,仿佛是总结一般的说道:“将赵氏太妃褫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