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她不免又有些疑惑地望向淡定非常的谢琰:“三郎,你怎么不问问我谢家本宗之事?”按理说,他不应该对自己的家人也十分思念么?
谢琰挑起眉:“该说的事,你自然都会说。不该说的事,我又为何要知晓?”而且,听李暇玉姊弟俩说起旧事,他似乎已经许多年不曾与家人来往。唯一曾出现的,亦不过是在他成婚之时赶到灵州的大兄而已。由此可见,他应当早年便与家人产生了分歧,故而年幼的时候便离家外出,后来在李家落脚,便再度拥有了家人。
李暇玉禁不住一笑,又道:“大兄由明经入仕,如今已经是弘文馆的正字。因着阿家与二兄二嫂都来了长安,大兄便在隔壁的延康坊赁了一座宅子。原本我和染娘也搬进去住了几日,不过因生活习性不同之故起了些龃龉,索性便搬回了自家的宅子中。”她轻描淡写地将那次冲突略了过去,李遐龄忍不住哼了一声以示不满。
谢琰扫了两人一眼,笑了笑:“既然生活习性不同,又何必勉强住在一处?往后只管自在一些便是,且我这样的病人,是受不得半点委屈的。”如此冠冕堂皇地说完后,他沉吟片刻:“不过,到底是一家人,待会儿咱们便往延康坊走一趟罢。”
“我已经遣人去延康坊送了消息,大兄应当正在往这里赶过来。”李暇玉回道,“咱们且听听大兄如何安排罢,免得惊扰了阿家——阿家最近身体略有些不适,应当不适合如此大喜大悲。”那位阿家若听闻这个消息,心中还不知会作何感想。当然,她也不想行小人之道,将她认定儿子已死,又命她们母女戴孝等事告诉谢琰。这些事应当由谢璞来说,才显得最为公道公平。
“如此甚好。”谢琰便道,垂首再看怀中,染娘已经不知不觉睡熟了。于是,他便小心翼翼地将女儿放入李暇玉怀里:“阿玉,你一夜奔劳应当已经很是疲惫了,不如且回里间去稍作歇息罢?我与玉郎尚能撑得住,由我们来招待大兄便是了。”
“也好。”李暇玉回道。待会儿要去谢家,夜里还需入宫,她确实应当养精蓄锐才是。于是,她警告地望了李遐龄一眼后,便抱着染娘进去了。
此时,仆婢们已经陆续送来了一些新鲜吃食,换下那些早已凉透的清淡小食。李遐龄饮了一口温热的酪浆,眯起眼,决定还是听阿姊的话。然而,坐在他对面的谢琰却微微勾起嘴角,眉眼中带着他熟悉的笑意,压低声音,几乎轻得听不见:“玉郎,你是否有许多话想与我说?莫急,咱们一边等大兄过来,一边用些吃食垫一垫,一边——慢慢说罢。”
☆、第一百七十二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