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含含混混的。
不意皇后竟然又有孕了,皇家自然是开枝散叶子孙绵延不绝才好,皇帝明里不说,可做的实事却多,才一登极,宫里放了三百宫人出去。
先皇的那些个妃子,按着规矩来,有儿子的跟着儿子去封地,没儿子的,不管幸没幸过,俱都送到皇陵里去给先皇守陵,守陵的日子清苦,原来这些个娘娘们就少有过过好日子的,守陵更是吃素食穿缁衣,好容易上头两个都死了,又要把她们发到那不见人的地方去了。
明蓁自有女官拟定书表呈给皇帝,留了些个大大小小的母妃,把西宫苑空出来,全给这些先帝的妃子们住,要念经也好,要祈福也好,跟宫里人一样,先帝冥寿祭日的时候拜他一回,吃上三天素。
这些妃子里头,有年长的有年轻的,最小的还是青春年华,都没得过幸,就守了寡,守寡也有两样守法,这乐守比苦守要好的多,明蓁贤德的名声便传了出去。
放出去那许多宫人,按理除了征采女也得征宫人了,宫里没有广收采女,只征了宫人,进去就当宫女儿的,新皇还下了旨意,叫底下这些官员女儿自行婚嫁。
把那个玩笑似的五品官家女儿要进选的规矩给废了,原来新皇登极必要采选一批,多少年的按章办事,江州扬州因着多出美人,还有骗选,不独收了人的钱,还把女孩儿私下卖了,扯了许多案子出来,原就有大臣奏过,说如此选妃置民生与不顾,又多引奸侫之辈借选秀之名渔利,先皇把底下人骂一回,该选还是得选。
油水从内到外尽可捞的,采选官不说,那些小吏嬷嬷,到宫人太监,哪一个不多抽一回,一不选秀,断了多少人的门路。
只底下平民却很欢喜,进宫作宫人的,多是贫苦人家,实无所依了,这才送女儿入宫门,好歹有一口吃食,明蓁还下了凤谕,许宫人们清明中秋都能见一回亲人。
放出去那一批老的,也仔细问明白了,可有处供奉,能当上管事的,或是几个宫几个殿里当体面差事的,倒有官家肯请了去教自家姑娘规矩,若不过是当差作苦役,出了宫门又无处可去的,那就是断了她的活路,出去比在里头过的还更清苦些,除了手上一门活计能养活自身,连个存身的地方都无。
有进宫十来年,家里亲人都不在的,也有打小就没了亲人失了所在的,能嫁人固然好,不肯嫁的人这些,放出三百人里也有四五十人,这些个宫人,由着明蓁办了个半民半官的丝线坊。
把这些个宫人送到丝线坊去,吃睡一个规矩,原来上差,这头就成了做绣活,宫女们都守规矩惯了,到了出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