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榆村两个大棚里的第一茬黄瓜终于在钱榆村老弱妇孺的翘首以盼中迎来了大量采摘的时刻。
青壮年也不是不盼,只是都忙着打工没空。采摘这活只能靠老弱妇孺。
大家把黄瓜摘下来小心翼翼地摆放进铺着厚稻草的框子里。
这么大两棚黄瓜莫莉就那么大一个餐厅说什么消化不掉。
跟办宴席那家饭店谈的也是每天按量供应。
但是黄瓜又不听指挥,不会按需生长。成熟的高峰期时不时会剩下不少。
陈茶干脆雇了辆小货车,把摘下来的黄瓜运到市里去卖。
也不去集市上费那劲,直接送到各大饭店。
在北方冬天严重缺乏新鲜蔬菜水果。
日常百姓吃的多数就是抗冻耐放的那么几样菜。什么白菜冬瓜土豆。
百姓能将就,饭店为了营业得变着法的推陈出新,有时候就得高价从南方往回运菜。
但是往往因为路途遥远颠簸,要么蔫坏掉要么水分流失严重。
所有饭店的采买看见这么新鲜的黄瓜送上门时,二话不说留了大大的一筐,连价都没还。
从第一家饭店后门出来的时候,王山才惊呼一声:“卧槽!黄瓜十块钱一斤都有人买?”
说实话陈茶也有点懵,毕竟猪肉才三块左右一斤。
她报十块钱是为了给对方一个讨价还价的空间,也没想到直接能卖出去。
接下来他们去了第二家,第三家。
都很顺利的卖了出去,甚至陈茶在其中一个大饭店每一斤黄瓜试探性长了两块钱,还是卖光了。
王山眼睛都兴奋到充血,问陈茶:“村长,要不咱们干脆卖十五块或者二十块一斤吧?”
陈茶摇头,“或许也能卖出去,但是没这么容易。再说,做生意又不是一锤子买卖,咱们不能贪得无厌。现在是物以稀为贵。等大家看见大棚赚钱,一窝蜂的涌进来时,拼得就是可就是老客户了。所以现在少赚点,多积累点客户。一味抬高价格惹的客户不痛快了到时候一旦客户有第二个选择,第一个就是踹掉我们。”
贪图小便宜吃大亏就不合适了。做生意讲究的是细水长流,尤其是种温室大棚这种,以后跟饭店的合作必然是长期的,积累客户比一时高价更重要。
王山想了想,点点头:“你说的对。”
“不过,我们可以说原价十五块,但是第一次上门送货做生意给个优惠价十块一斤。如果跟我们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也能按十块钱一斤。而且保证后续不高于市场价供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