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天下的节奏啊!
用一句可能有点夸张的比喻,那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另外,若是要提有希望和太子分庭抗礼的亲王,那无疑是前几个月主动回到都城的德王。虽然萧欥自己并没显出什么野心,但他的功劳大家有目共睹,皇帝还亲赐他上朝听政,说不得心里有些别的想法……
所以,在一票王爷都要娶妻的情况下,魏群玉就关心两个方面:一,太子打算娶谁进东宫(这在很大一个方面昭示了李庭的势力触角所至);二,德王打算娶谁做正妃(这有可能代表了德王到底对储位有没有想法)。
而在太华公主留元非晚画像交给皇后这件事上,魏群玉就嗅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味道:太华公主对元非晚的态度比较热络,很可能源于偏爱;但从皇后那边看,这事儿是绝不可能发生的。
不仅魏群玉这么想,郑珣毓也这么想。
目前,他对太子和德王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意见,但他对李庭特别地有意见——野心极大、以权谋私、拉帮结派……只恨他还没抓到确实的把柄!
这么一来,他就不免怀疑,盛朝的基业交到太子手里,会不会被李庭毁了。
然而,不管是什么想法,在皇帝还好端端的时候都是空谈。郑珣毓很快抛掉了太遥远的事情,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不管结果如何,我都敢大胆地说一句:无论是谁娶了芷溪,都是极有福气的。”
众人纷纷交换目光,继而点头。可不是嘛!不提吴王也不提元光耀,光论本身,元非晚就把长安城里的所有贵女都比下去了!
“就是,年轻人好啊!”有个御史这么说,颇有些艳羡的样子,“咱们这种老掉牙的家伙,就不必指望了!”
这自嘲又引起了一阵不大的哄笑。因为相比于这个,他们更关心元非晚嫁给德王、或者不能嫁给德王对朝中局势可能产生的影响。
不过这些并不好说。魏群玉暂时放下自己的发散思想,主动把话题岔到了无关紧要的日常上。
几人又坐了一会儿,元光耀瞧着时间差不多,便先起身告辞了。他和顾东隅与其他人的关系还在起步阶段,先走是正常的。
顾东隅一直都很识相,同样告辞。不管是从给元光耀帮忙、还是给自己帮忙、亦或者给德王帮忙,他们都应该从朝中清流入手。然而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步一步靠近比较稳妥。就算今天他们谈论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那也是为今后打下基础啊!
等两位御史也携同离去后,座上就剩下三个人。而这个时候,日头也已经西斜到一定程度了。外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