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她去是最稳妥的啊。
这人估计只是嘀咕给自己听的,想着御书房里那么吵,肯定没人听得到。谁知道大家都竖着耳朵等哪个傻帽提出这个人名来,因为大家心里都在呐喊“大长公主最合适啊”,就是没人敢说。
于是这个当了出头鸟的傻帽一开口,御书房里顷刻寂静,让这人后半段的嘀咕被皇帝陛下听得清清楚楚。
万籁俱寂。
那真是死一般的寂静。
群臣们茫然而无辜地站在下面,好像那句话不是他们之中任何人说的,是凭空冒出来的而已。而那个说了真话的人因为位置比较偏僻,他更加小心地将自己缩成一团降低存在感,希望皇帝不要发现是自己说的。
司马诚没有责罚这个人。
他只是忽然感觉很累。
虽然底下每个人都低着脑袋不吱声,但是他看懂了他们脸上的表情,那分明就是在说——“最好的带兵人选已经告诉你了,就是定国大长公主。我们再也找不出比她更好的将领,剩下的请皇帝自己看着办吧。”
如果因为司马诚心中莫须有的危机和猜测,要让这个大靖最好的将军永远雪藏,那么此次还有谁最适合带兵,他们真的没法给出建议——因为就算杀了他们全家,他们也找不出比司马妧更合适的人选。
而且站在群臣的立场来看,司马妧身为皇族,却是女子,带兵打完仗之后反过来威胁帝位的可能性超级无敌小。前朝四百年也就出了一个昭阳,多难啊。
故,完全不明白座上天子到底在怕什么。
抱歉陛下,说了一个上午大家都饿坏了,咱们要回家吃饭,不想陪您玩儿了。
非常奇怪的,当司马诚看透底下这群人的心思之后,他竟然很想吃罗眉做的饵块,非常、非常想吃。
☆、第69章
小朝会商讨无果之后,司马诚当天没有再召臣子入宫觐见。
他直接在第二天下旨,命韦尚德之孙,羽林军上骑都尉韦恺为征南大将军,领兵十万讨伐南诏,平定云南之乱。
此旨一出,如小石头掷入大海,连小水花都没有溅起——朝堂之上并无任何反对之声。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韦恺武艺过人,在北门四军中颇有威望,又是韦尚德的长孙,从小熟读兵法,虽然从未领兵打仗,可是目前看来,他或许是除了大长公主以外唯一又有资质又让皇帝放心的年轻将领;第二,群臣属意的大长公主殿下,被皇帝一纸诏书,派往河北河南两道治水去了。
对啊,没错,就是这么回事。
听到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