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请来的季先生已经将庐江水堰的工程图修改好了,我想这几天就动身和他们一起去一趟玉屏山。”
临西是川省最为富庶的一府,每年上缴的税收收入约占全省税收的四分之一,而面积却占了不到十分之一。
与临西府毗邻的泸水、玉屏山一带的江东、江西两府面积最大,加起来约占全省一半的面积,但每年遭受严重的旱涝灾害,赋税收入微薄,一直是困扰着各任川省总督的难题。
周慕寒自然也不例外,虽说是临时受命兼任总督之职,但在其位谋其政,上任之初他就在关注江东江西两府的旱涝难题,也一直在寻求缓解和解决的办法,却一直没什么大进展,直到薛军师通过友人结识了季先生,这才有了突破性的转折。
“不行!”听到周慕寒说要去玉屏山,白素锦想也没想脱口反对,“常神医说了,你身上的上起码也要小心修养两个月,这会儿去衙门处理公务已属勉强,你还要跑到湿气深重的玉屏山去,万万不行!”
白素锦斩钉截铁反对,周慕寒看她神色笃定,看来是没有商量余地了,只得作罢,“你莫要动气,我也是和你商量,不去了还不成吗?”
白素锦轻轻哼了一声,转而想到季先生那副看成旷古无双的水堰修建图,不由得感叹无论是哪个时空,都不乏这种拥有大智慧的伟人。
庐江是川中一带主要的灌溉河流,每至汛期水流湍急,以玉屏山为界,江西府十年九涝,而江东府却是十年九旱。
凿山引泸水东渡灌溉江东府之田,这个想法不是没有人提出来过,可是难题有二,一是如何凿开山体磅礴的玉屏山;二是如若凿开了玉屏山,泸水汛期时洪水泛滥岂不是也要祸及江东府?
这两个前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周慕寒这一任里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火药的出现让凿山成为可能和可行。
而季先生的庐江水堰修建图则从理论上成功解决了庐江水患的问题。
玉屏山凿开山口后,第二步会在庐江中修筑分水堰,使得庐江水一分为二,一支顺流直下灌溉江西府,称为西江;而另一支则流入玉屏山口,灌溉江东府,称为东江。东江河道拓深,相对较窄,而西江原河道相对比较宽浅,东江地势略高于西江地势,故而可以自动调节水量。
为了进一步稳定东西江的水量,修筑分水堰后,还将会在水堰尾部、玉屏山口的附近修建平水槽和溢洪道,保证流入东江灌溉区的水量保持稳定,不会随着汛期的变化的忽大忽小。
若是能将这座水堰修建出来,必然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